成都为未来锚定了新的方向: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1年1月1日是辞旧迎新的新年第一天,也是“十四五”开局的第一天。上午10点,成都、重庆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车。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的两列中欧班列带着新年的新气象,一路向西驶往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分别到达东欧、西欧的交通枢纽中心。
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两地合并中欧班列,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中欧班列(成渝)将肩负积极探索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打造合作共建、高效运营的样板。
而在前一天,“十三五”的最后一天,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成渝间又多了一条高速公路,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通航,成都出发链接全球将变得更加便捷。
于成都而言,“十三五”圆满收官,如今正在等待一次新的飞跃:近日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成都为未来锚定了新的方向:力争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建成泛欧泛亚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
记者注意到,成都始终鲜明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为此,该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升市民和市场主体获得感为目的。
“通过提升成都人的幸福感,让市民分享改革、发展、创新、开放带来的红利。”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德昌认为,以“十大工程”为代表的“十四五”规划编制突出了民生的维度,更加强调从市民的真切感受和现实体验来制定政策,“立足成都数千年的原生态文化脉络,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力、体现成都个性”,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体现。
一座城市的变革与创举
“出门有地铁6号线,过马路可以到河边绿道散步,穿过一座桥就是望江楼公园,我们已经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住在成都三官堂望江嘉苑小区的张先生,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和工作的惬意。
2020年12月18日,包括地铁6号线在内的成都地铁五条线全部开通。由此,到“十三五”收官,全市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正式跃居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
这正是成都速度的体现:从第一条地铁开通到运营里程500公里,成都仅用了10年时间迈入大线网运营新时代。
对于成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则是地铁18号线的开通:连接的是成都南站到天府国际机场,穿越的是龙泉山脉。由此,成都即将实现“一市两场”(即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构建成都主城区与东部新区的经济地理格局。
“过去五年,成都沿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方向,做出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盛毅认为,在“十四五”的开局,成都有着多重叠加机遇,由此将为成都赋予新的动能,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在城市发展空间上,成都在2017年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尤其是东进战略更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使得城市空间格局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如今,成都东部新区从原来的丘陵地带,已然崛起了一座新城:天府国际机场、奥体城、吉利学院、人才公园……
“成都最大的变化就是空间格局的变化。”盛毅说,尤其是从“产城人”的传统理念转变为“人城产”,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出更适合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盛毅梳理了近几年成都的许多关键词:66个产业功能区、六大新经济形态、七大应用场景、蓉漂人才政策、1.69万公里天府绿道、西部(成都)科学城等等,尤其是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成都的头号工程,从1.0版升级到3.0版,推动着成都的全域开放。
记者注意到,2020年6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相关机构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成都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闯入全国前十,也是西部唯一入选的城市。
不仅如此,成都在多方面的创举获得认可。其中《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自2017年开始发布,成都新经济指数一直位居第五位左右,在疫情之后的个别月份甚至最高排名第二;在新华社《望东方周刊》与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成都连续12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2020年8月,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继2016年连升4级至Beta-,2018年再度跃升2级至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之后,较2018年名次再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成都是该榜单中上升最快的城市。
多重叠加机遇
2020年12月24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