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预计2021全年GDP增长8.8% 经济增速将呈"前高后低"
时间:2020-12-2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明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维持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的态势,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中枢为6.4。”12月28日,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可能正由年初美元指数主导,切换至中国贸易顺差等多种因素;预计人民币汇率上半年最高可能冲至6.1左右,下半年可能最低回落至6.6。

“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背后的主导因素,可以发现今年5月到9月,人民币呈现出单边升值,一方面是对前期美元走弱的‘补涨’,另一方面中国疫情控制较好、经济恢复较早,贸易顺差不断扩大;10月之后,人民币在双向波动中的升值态势确立,商品贸易大幅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强有力,也将助推人民币升值。”连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对于市场颇为关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连平指出,“2021年积极财政将稳定持续、收支两端主动作为,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健。”具体来看,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赤字率将小幅回落至3.2%左右,地方专项债增量也很可能较2020年有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可能成为税制改革的重要选项。

“明年社融、信贷等增速都应该会有所放缓,政策大概率会向偏紧方向微调,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空间),基本上不会动用准备金率等工具来进行调节。”连平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在社融各个分项中,政府债券融资在2021年变动可能最大;由于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显著减小,预计2021年的社融余额增速将从2020年末的13.6%左右降低至12%-12.5%,信贷增速将小幅放缓至12.2-12.5%区间,M2增速将回落至8.5%左右。

连平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不急转弯”,就货币政策而言可能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急着转弯;二是不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不应该出现大幅收紧和调整。

同日,新湖财富旗下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在对该报告进行解读时,连平认为,2021年随着疫苗问世并普及投放,全球疫情很可能在年中前后出现拐点。拜登执政后,中美经贸摩擦将会趋于阶段性缓和。

在经济复苏、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波动,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连平解读,“预计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达到12%到14%,此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性运行轨道;预计2021全年GDP增长8.8%左右。”

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前景,他分析指出,2021年四重深层次因素将产生共振效应,协同支持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宏观政策“三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效应显现。二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开启未来5到15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序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隐含要求未来15年中国每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上下,相关政策将会陆续出台。三是从被动去库迈向主动补库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中国目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2021年将迈向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预计将延续7-17个月,带动企业利润上行。四是美元走弱推动全球经济回暖。从美国“双赤字”等先行指标判断,2021年美元大概率趋势走弱。弱美元下全球贸易有望加速复苏,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回暖,给中国带来新的出口需求。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对此,连平判断,2021年国内需求复苏将更为稳健。从投资需求来看,制造业投资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发力点,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新基建”投资亦会加码。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房地产投资增长6%,基建投资增长5%。

他认为,从消费需求来看,随着疫情被持续有效地控制、经济的继续复苏和中国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消费有望明显加快,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0%。从外部需求来看,考虑到2020年月度基数变化,2021年出口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预计以美元计,全年出口增长12%。内外需求复苏将驱动库存回补支撑工业景气度,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增长9.5%。

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金融监管逐步强化引发关注,连平认为,“2021年住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着力于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重点在于防范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此外,他也提醒,尽管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已无悬念,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如银行业不良资产压力可能局部增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可能出现断裂、债券市场局部违约仍有发生、股市大幅度震荡产生扩散效应以及人民币汇率较大波动等,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