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大迁徙时代:中国人口大流动的新趋势
时间:2020-12-28 00:00:00来自:粤开证券字号:T  T

中国已从乡土社会到大迁徒时代。传统中国是乡土社会,小农经济将人丁与土地牢牢地绑在一起,安土重迁是社会的主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是过去几千年来的写照。2019年,我国流动人口占总人囗的比重为16.9%,人数为236亿,高于全球第五人口大国巴西(2019年约2.1亿)。

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带动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的17.9%上升到2019年的60.6%。

人囗流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行政和市场两大力量。一是行政力量驱动。如60年代解决城市青年就业的上山下乡运动、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当前部分一线城市为控制人口而驱使中低收入人群离开的种种人口流动;二是市场力量的驱动,如建国后不久人口从农村奔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开启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持久的、自发的人囗流动始于1978年,源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人口物理意义上的流动随通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而快速发展,但是隐性的户籍制度以及基于此的社保差异、就业歧视仍制约人口流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仍任重道远,涉及户籍、社保、财政等系列问题。

本文研究人口“五普”、“六普”以及2005和2015的小普查数据以及卫健委的人口流动年度报告,发现中国人口大流动有十大新趋势:

1、省内流动占到总流动人口的六成以上,说明物理距离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距离越远,心理成本越高。但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38.91%增长到2015年的39.42%,长距离流动日益重要。

2、省内流动聚集于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省际流动从中西部流向东部。2010年的六普数据显示,27个省会城市(不含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户籍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1.4%,省内总流入人口却占到全国的36.1%。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显示,东部的京苏浙沪粤闽六省占全国户籍总人囗的21.8%,却占全部省际流入人口的68%,为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的豫鄂皖赣湘川六省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3%,却占全部省际流出人口的50%,为主要流出地。

3、中西部人口开始回流,表现为流入人口占比上升、流出人口占比下降、省内流动占比上升。中西部人口回流与制造业产业转移、贸易活动和外商投资转移到中西部密切相关,主要源于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房价上涨等因素。从2000到2010年,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跨省流入东部地区的人口占比从75.7%增加到79.3%,中西部则从20.2%减少到17.5%。但是在2010年之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人口流入随之增加,跨省流入人口从17.5%回升到20.7%,东部则减少到76.6%。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六省市流入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1.1%下降到2015年的68%。

中西部本省流动人口对省内流动的偏好在增加,对跨省流出偏好减弱。2000到2015年东部地区工业产值从58.5%下降到53%而中西部地区从17.1%14.4%上升到21.8%、19.1%;同期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使用金额占比从80.2%下降到59.7%,中西部地区从6.4%4.7%上升到24.4%10.8%

4、结合性别与迁移原因来看,男性更多出于经济原因而流动,女性更多出于社会原因(婚嫁、随迁)。但拉长时间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因寻求自身发展和经济原因而流动,流动人口中女性的独立自主性在加强。

5、以受教育年限衡量的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但主要人口流入地区(沿海)的流入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主要人囗流出地区。这是因为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的流入人口中,大学毕业生(专科+本科+研究生)占比太低,且这四省制造业较高,流入人口以制造业工人为主。到2015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从2000年的9.15年上升到10.31年。

6、流入地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省内流动人囗的职业分布相对均匀,省外流动则集中在制造业,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约占六成。

7、人口流动从劳动力流动变为家庭流动,流动人口中适龄劳动力占比在减少,老人和儿童占比增加,流动人口趋于老龄化。2000-2010-2015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7.97、309和32.1岁。流动人囗中,0-9岁、60岁以上占比分别上升1%、3.1%,整体来看,40岁以上人群占比从16.7%上升到32.8%。

8、省内流动演化出两种模式,一种是广泛存在于东部地区的“双强”模式,即省内有两个流动人口聚集中心,另一种是中西部地区的“单极”模式,即省会城市一枝独秀。

9、从城市层面看,人口流动往头部城市集中,但大中城市内部出现倒“U"型和“两头减少,中问增加”的分化,高行政等级的城市对流动人口有较强的聚集效应。一是在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吸纳流动人口的前100个城市占全国比重从2000年的54.6%上升到2010年的63.3%提升8.7个百分点。

二是在大中城市内部出现分化,“两头减少,中间增加”: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吸纳流动人口占比在减少,二线的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则在增加。2015年后,中央提出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一线城市流入人口占比进一步下降,而二三线城市户籍制度有所放松,开启“抢人大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