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解惑拉闸限电背后的几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0-12-25 00:00:00来自:兴业证券字号:T  T

12月以来,湖南、浙江等多地出现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现象,市场担忧供需矛盾问题。拉闸限电现象背后,是否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拉闸限电?拉闸限电后续形势如何?供需矛盾会不会形成通胀压力?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哪里在限电?——只是中东部少数省市,不是普遍现象。从限电地域范围看,主要是中东部少数省份。从限电领域看,江西、湖南虽全省限电,但主要是生活、景观、路灯等用电领域;浙江限电除了生活、景观、路灯用电领域,对企业用电也有一定限制。拉闸限电主要是中东部少数省市,限电也并不是普遍领域都限电。

为什么会限电?——多种因素叠加下的“紧平衡”。拉闸限电反映的是供需矛盾。(1)需求层面,工业、生活用电需求共振。下半年内外复苏叠加支撑工业持续偏强,年底赶工加速供需错配,工业用电需求增加;天气降温+空调普及,生活用电需求也大幅增加。(2)供给层面,煤炭生产、进口也有弱化因素扰动。产煤大省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反腐影响下半年煤炭产量趋弱。澳煤进口虽下滑,但整体占比较低,有边际影响但不是主因。

此外,煤电联动但电价未市场化情况下,煤价过高也会影响发电。(3)额外结构性因素也是影响,湖南、浙江电力自给率低,电力需求过快增长使得供求矛盾凸显;湖南水电占比高,冬季枯水期额外加剧电力供给紧张。

限电后续形势?——只是短期“紧平衡”,不是趋势性矛盾。(1)从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电供需格局看,去产能没有影响煤、电供给稳定,近年来我国发电量稳定增长,煤炭供给虽受压缩,但供需缺口整体为正,煤、电供需格局基本稳定,不存在趋势性煤、电供需矛盾。(2)拉闸限电仅是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下,短期供需“劈叉”造成的“紧平衡”现象,后续供需“劈叉”或将缓解。需求端看,随着春节来临、赶工落幕,工业用电需求将下滑,生活用电整体占比不高,春节虽面临用电高峰,但不足以抵消工厂放假导致的工业用电下滑。供给端看,部分港口和电厂数据已经出现改善,或反映煤、电供给压力正在逐渐缓解。

慎用短期“紧平衡”线性外推经济、通胀压力。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和海外经济基本面支撑因素仍未弱化。海外方面美国第二轮财政刺激落地,疫苗普及仍需时间,供需错配将持续,继续拉动出口产业链超预期。国内经济仍处于赶工期,且今年春节较晚,赶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即将进入宏观数据发布的空窗期,短期预期扰动可能快于经济基本面变化,但短期供需“紧平衡”的临时性因素居多,需慎用短期“紧平衡”线性外推中长期经济、通胀压力。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见顶风险,海外疫情和疫苗落地风险。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