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资本市场应跟高满足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更高要求
时间:2020-12-2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20日尚福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致辞时表示,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格局的重大意义,更好满足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他的致辞全文:

今年是深圳特区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资本市场30周年,众所周知,深圳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当中地位十分特殊,深圳证券交易所见证了三十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04年,深圳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了中小板企业板块;2009年又推出了创业板,推动了资本市场向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倾斜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2016年开通了深港通,在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当中,不断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市场统计,深交所成交金额、股票市值、市价的总值已经分别位列世界第三和第八位。

深圳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深圳发展成为一座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改革创新型城市,成为广大创新企业的聚集地。

50人论坛选择这个时点在深圳召开,以“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征程”主题的会议很有意义。

借此机会,结合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新发展格局下的资本市场发展谈三点学习体会:

第一,资本市场三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巨大。三十年间,资本市场沿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

1、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探索起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

一是支持市场经济建设,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截至2020年10月末,沪深上市公司4082家,总市值约73万亿元,已经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是让企业拥有了市场价值,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财政拨款、增加资本金的体制,利用公开交易平台,由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竞价,并在各方的博弈中形成了相对公允的市场价格,让优质企业实现了价格发现和价格评估,并通过资本市场达成资金募集、并购重组等目的。

三十年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票融资总额超过15万亿元,加快了企业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化的步伐,推动各类企业按照公众公司的标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目前,A股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九十个行业。2020年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公司有124家,其中在A股上市的公司超过70家。从整体看,我们各个行业的头部公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2、法制化建设扎实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资本市场的先河。

三十年来,始终把法制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逐步搭建了与国际通行规则基本一致,兼顾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

一是基本建立了以证券法、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为基础,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法律体系;

二是形成了集中统一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从诞生之初中央和地方监管各负其责,到1992年国务院证监委和证监会先后成立,监管理念在与市场磨合中不断完善;

三是关键环节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逐步打破。市场机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3、国际化建设吸引力持续加大。资本市场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同步提速。

一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从只允许境内投资者参与的国内市场到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资产的比例在持续增长,投资渠道和产品选择更加多元化;

二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基本清零。按照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表到12月1日已经全部取消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同时,支持外资私募基金在境内开展业务。

第二,双循环新格局发展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国外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适应国内经济新发展阶段的主队选择,也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的战略举措。

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看,经济增长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创新驱动成为主要的动力,需要与时俱进的主动适应变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金融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畅通经济循环。

从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处在调整过程中,逆全球化的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需要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国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格局的重大意义,更好满足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具体而言:

1、需要资本市场更好的发挥将储蓄转化为资本的能力。

我国储蓄率长期处于高位,一方面与我国的文化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