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从土地、劳动力看进一步激活要素市场配置效率
时间:2020-12-20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第二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12月19日举行。本次论坛以“预见正在发生的未来”为主题,汇聚“光华思想力”研究成果与光华各项目创新思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辉出席论坛并就“要素市场化改革及其影响”发表了演讲。

王辉提到,过去40年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贡献重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工业化、城市化、非国有部门的快速增长,导致上述以生产要素再配置为驱动的增长出现减缓,这也是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性原因。

他分析说,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投资拉动GDP的效应不断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GDP总量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逐渐下降等挑战。通过对土地、劳动力两大要素的分析,他谈到,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改善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有效的流动,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

以下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辉演讲文字实录:

王辉:

大家好,在深化结构性改革,国家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影响,并且基于我们既往的学术研究以及政策研究,对于未来的相关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一些研判,把我们的思路与大家进行分享。首先,我们有一个思考框架——从经济学的理论讲,一国经济增长不仅仅取决于一国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决于一个国家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要素和资源。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要素的价格应该能够及时充分地反映不同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并且引导要素从价格较低、回报较低的产业和地区流向价格较高、回报较高的产业和地区。这就是市场化的要素配置机制。

那么,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是要素数量增加为主?还是要素配置效率增加为主?经济学家的研究都指向一个结论:中国过去40年高速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贡献重大。具体而言,过去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就是不断地促成了劳动力和资本等重要的要素跨产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转移。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工业化、城市化、非国有部门的快速增长,上述以生产要素再配置为驱动的增长出现减缓,这也是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性原因。

(小标题)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以索洛模型为基本出发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第一,投资拉动GDP的效应不断下降。

当前,为了增加一单位GDP所投入的资本量是90年代的1.6倍。这集中体现了投资规模回报递减的情况。

第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们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亿,占全国人口18%,这些老年人口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在全世界人口排名是第5名。未来10年以内,这个数字将会增长到4亿左右,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

另一方面,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人口以及所占比例迅速降低。按照人口结构的动态演化,未来30年劳动力人口预计每年减少1%左右。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

第三,GDP总量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逐渐下降。上一阶段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呈现效应递减的情况,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贡献的比例逐年降低。从90年代贡献近50%,00年代贡献40%,到过去十年贡献30%。而麦肯锡的预测显示,未来经济如果想保持年化5~6%左右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该达到50%左右。

(小标题)优化要素配置效率空间何在?

提升中国要素配置效率的潜在空间在哪里?第一,目前我们城市化率为60%左右,而国际上同等人均GDP的国家平均水平达到70%。城镇化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

第二,农村劳动力占比为27%,却只贡献GDP8%左右。农村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其他产业。释放劳动力,农村还有很大潜能。

第三,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限制了农地流转和直接入市,许多地区工业用地占比过高和亩均产值偏低导致城市土地紧缺与闲置浪费并存。

第四,间接融资占比高,资金配置效率仍然较低

我们认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改善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与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推手。

(小标题)从土地和劳动力改革看内部增长动力

国务院今年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建立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覆盖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并创造性、前瞻性地引入了数据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来进行讨论。

《意见》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立市场化的要素确权、定价、交易、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考虑今年疫情肆虐,外部压力加大、国内经济下行以及改革方向需要聚焦等背景,这个《意见》的出台是重大的利好,体现了我国政府从内部寻找增长动力,兑现改革红利,提振经济的信心。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土地和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首先,土地要素。理解中国土地问题有两个重要的维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