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上海2020参事国是论坛暨长三角参事专题研讨会”的精彩内容。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和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杨建荣深入探讨“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背景下构建发展新格局,当务之急是什么?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效抓手在哪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怎样才能使国内“大循环”真正有效?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要解决哪些深层次问题?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培育哪三大驱动力?
“双循环”自贸区战略发展重点在哪里?必须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对标国际,上海未来需要做哪些突破?
上海如何在“双循环”中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中心节点作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选择最优发展路径?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夏斌
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
1.“双循环”是统一体,不能将国内和国际循环拆开来分析
2.“双循环”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描述并非指经济结构,其实质是追求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3.解决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循环中的梗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4.促进消费的措施:
--通过制度改革提升民生福利,解决百姓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
--控制高收入、扶持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土地补偿金向农民倾斜
--放宽管制政策,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和消费品升级换代
5.提高投资效率的途径:解决好国企代理人问题、发挥民企积极性、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和补足供应链生产链的短板
6.通过完善走出去、引进来的各项政策措施,运用灵活策略,加快区域经贸合作,促进外需增长
7.依靠市场规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近期适当鼓励企业多使用欧元来削弱美元负面影响,稳定外需
8.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就要守住能源和粮食供给安全,以及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三条底线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1.未来上海应着力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并与国际高标准的制度和规则相衔接
2.对标东京湾、纽约湾和旧金山湾,上海未来需要迈上三个台阶
3.如何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体系的质量及全产业链优势的质量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所在
4.面对当前超级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投资的收缩,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5.打造“双循环”自贸区战略是国内国际贸易相互促进的抓手
6.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培育创新经济、法治经济、高端经济三大驱动力
7.上海应将构建亚太自贸区作为远景目标
8.“双循环”自贸区战略是新型全球化前行和重塑的战略
9.“双循环”自贸区战略发展必须处理好新发展理念与格局的关系、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系
10.未来发展要解决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系
11.未来发展中上海要先行先试,为国家解决好自由贸易区和试验区的关系
12.未来的发展要处理好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中的边境开放与边境后开放的关系,制定好规则与制度
13.未来发展要处理好创新、高端和法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开放和自主、政府和市场等方面的关系
14.下一步上海要推动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上新台阶、推动制度型开放上新层次、推动知识型开放上新水平
15.东亚是下一步“双循环”自贸区战略的重点
杨建荣
上海市政府参事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
1.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提高国内市场开放度、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
--聚焦关键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实现国内“大循环”
--坚持深化开放、开辟周边的新兴区域市场、拓展多元的国际市场
--着力提升国际循环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来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2.上海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应起到引领效应,发挥战略链接的功能和中心节点的作用,以市场规则对话世界
3.上海应进一步完善政府在开放型经济当中的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4.上海需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核心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做好消费理念和方式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