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财政数据点评:年底财政的三个问题
时间:2020-12-17 00:00:00来自:华创证券字号:T  T

事项

1-11月财政收入同比-5.3%,前值-5.5%;1-11月财政支出同比0.7%,前值-0.6%;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6.7%,前值4.1%;1-11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25.8%,前值24.7%。

主要观点

一、收入增速为何转负?

收入增速转负的主因仍在于非税收入的高基数。若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抬高基数等因素后,11月全国收入增长6%左右。

税收收入仍在改善,但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大主要税种在内增速多有回落,反映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分税种看,土地和地产相关税种整体仍高增,但除耕地占用税外,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外贸相关税种同比增速也普遍回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背景下,个人所得税连续第三个月提升。

二、年底财政会“突击花钱”吗?

我们预计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出现2014年以来首次短支,主要是今年支出“有保有压”倾向明显,大幅压减城乡社区支出是主动行为,对应年底“突击花钱”的动机不强。假设其他支出项目整体完成预算目标,城乡社区完成全年预算的80%,将导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短支5000亿(拖累约2个百分点)。

具体对11月支出进行拆分,风格由10月基建类支出拉动为主到本月较为平衡,并无明显“突击花钱”迹象: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分别贡献3.4、3.3、1.7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三项合计的基建类支出拉动由上月的6.5个百分点回落至2.8个百分点。此外,落后序时进度较多的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支出本月均为负拉动,并无加速完成预算目标迹象。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为何同比双升?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百城成交土地总价出现背离,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前期土地出让金仍在缴纳。往后看,虽有“三道红线”施压房企融资端,但11月土地供应量创下年内新高,年底土地成交或仍有韧性。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高增,主要是前期发行的专项债形成支出,以及去年10月没有新增专项债发行带来的低基数。11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2.1%,较上月增长7.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高增,12月广义财政支出的力度将主要取决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强度。

四、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

回顾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债券和减税降费规模两方面。我们预计明年政府债券规模仍较大,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有限,主要是特别国债不再发行和减税降费规模下降。

政府债券方面,经济仍需做好对冲下行准备,预计赤字率按3.3%~3.5%安排,对应国债和地方一般债规模与今年大致持平。为维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同时优先保障地方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预计地方专项债规模不降(约3.7~4万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计特别国债明年不再发行减税降费方面,预计明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由今年的超2.5万亿降至约5000亿。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或将有限背景下,提示关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变化和专项债投向结构变化的影响。

风险提示:

年底支出强度超预期,土地出让收入超预期,政府债发行超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