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和新财富编制的《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昨日揭晓。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杭州、广州、南京、成都等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为区域产业及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估内地各省市的金融竞争力,为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显示,近年来内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资本市场活力等方面成绩斐然。
一、金融中心城市
呈现新格局
城市金融竞争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源整合、资本效率等方面呈现出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构建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从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资本活跃度四大维度29个指标全面评估全国141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实力,推出《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30强》《省会城市金融竞争力榜》等榜单。
从经济和金融地位来看,内地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GDP占全国一半以上,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九成,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占全国六成以上,营业部交易额占全国营业部交易额的75%。50强城市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据榜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天津、重庆位列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
京沪深:三足鼎立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稳固。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28期)显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沪深已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响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城市金融竞争力四大评价维度中,北京在资本市场规模和金融机构实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经济竞争力和资本活跃度上更具优势,深圳各维度的评分与京沪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379家A股上市公司,境内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若算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北京上市公司总数超620家,总市值26万亿元,约占内地省市所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深圳、上海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6.2万亿元和12.3万亿元。此外,北京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及市值上具有绝对优势,是国内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唯一超过1000家的城市。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京沪深更是遥遥领先。北京为四大行总部聚集地,银行业注册资本高达1.57万亿元,占全国所有银行注册资本总额的41%。北京霸榜银行和保险业,上海则在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实力方面更为突出。134家证券公司中,总部设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别有27家、23家和18家,合计占比过半。15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125家基金总部集中在京沪深,上海独占67家。
从经济结构来看,2019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6%,虽比北京和上海的这一比重少了4至5个百分点,但深圳金融业仍具有持续高增长的潜力,2019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上涨19.5%,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额也高于北京和上海。
第二梯队:杭州领跑
坐拥资本市场绝对优势
杭州、广州、南京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构成了金融竞争力城市第二梯队。凭借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本活跃度的胜出,杭州总分超过广州,成为第二梯队的领跑者。
目前,杭州共有超6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坐拥阿里巴巴、农夫山泉等超级巨无霸,总市值高达8.6万亿元,相当于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天津5市上市公司市值之和。
作为全国经济第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广州,其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地位并不匹配。自2010年开始,广州市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速便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2019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2079亿元,落后重庆排名第五,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8%,低于京沪深三市5个百分点以上,也比杭州低近3个百分点,在第二梯队城市中排名倒数。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除了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与京沪深杭相距甚远,广州的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也显著低于上述4城,广州2019年券商营业部全年成交金额不足深圳的一半,仅为杭州的八成,城市创投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同样低于京沪深杭。
其他进入第二梯队的城市也为各主要经济区的金融中心城市,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和苏州,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山东的济南、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沙和武汉。与第一梯队稳坐钓鱼台不同,第二梯队城市在金融竞争力不同维度各有优势,分差较小,竞争呈白热化局面。
中部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部地区拥有人口和交通等优势,郑商所是全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在商品市场地位稳固。但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中,却无一座中部城市上榜,表现最好的长沙和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