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或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
简评:
本次会议主要有以下亮点和看点。
一、不凡之年已交出满意答卷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
疫情防控层面,我国累计确诊少于10万人,当前新增确诊仅零星发生,而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7200万人,日新增60万人左右。经济恢复层面,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0.7%,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预计全年我国GDP增长2.1%,IMF预计美、日、欧增长-4.3%、-5.3%、-8.3%。
二、明年坚持稳中求进,宏观政策强调科学精准从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方向来看,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从“稳中求进”、“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来看,经济增长仍会重点考量,习总书记在《建议》说明稿中曾指出“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因此量化增长目标依然重要。明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会议要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从“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来看,在经济稳步复苏的大背景下,货币、财政政策总量回归常态才是科学的,会议也提到“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这就需要控杠杆、稳杠杆;而精准或许意味着更倾向于运用结构性政策,加大对小微、民企、“三农”、扶贫、“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三、首提需求侧改革,其意义重在扩大内需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曾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供给侧改革是战略方向,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我们认为与“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是一致的,注重需求侧改革就是为了扩大内需。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内需,包括将对海外的需求适度留在国内,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内需。但需求侧也需要管理、改革,而需求侧改革扩内需的本质我们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内需能力,二是打破限制内需的壁垒。
而如何进行需求侧改革,我们需关注刘鹤副总理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中指出的方向,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个过程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包括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精准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等。
四、首提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利激发市场活力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11月19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12月12日,人民日报对互联网巨头企业入局生鲜社区团购评价“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
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说明政府对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的关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现。
风险提示:冬季疫情反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