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对策|许思涛:2021亚洲将最先迎来复苏潮
时间:2020-12-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作为最先受冲击,也是恢复相对较快的亚洲,2021年可能是崛起的时刻。恢复、整顿及改革三股力量将助推亚洲经济走出疫情阴影,2021年包括中、日、韩、印度、越南等国家有望实现不同幅度回升,在基础设施、通信、信息技术及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将实现较大增长,具备更大政策调整空间的亚洲经济体有望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拥有强大内需引擎的地区同样如此。就出口而言,技术将成为一大增长亮点,在诸多新一代技术不断从概念变成现实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供应链重组有助于生产成本较低的经济体实现发展,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亦有可能迎来一波复苏潮。德勤报告指出,全球超级大国停止贸易保护主义举措,部分国家实行政策降息,以及非常规货币政策(如收益率曲线控制和前瞻性指导)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均是推动经济回归正轨的重要因素。

亚洲经济2021年整体恢复情况如何?产业链如何修复?因为疫情推迟了的产业周期是否还存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会给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中国金融开放能带来什么样的新契机?亚洲各国政府如何在疫情之后完善本国营商环境?后疫情时代,亚洲的数字服务领域有多大潜力?第一财经《首席对策》对话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

许思涛的主要观点:亚洲国家产业链受损程度没有想象的严重;东南亚国家有普遍增长潜力;全球低利率环境令技术周期仍然存在;RCEP将促成产业链韧性和效率的双重完善;改善营商环境将是2021年对亚洲各国政府的考验;东南亚拥有数字支付开发的巨大潜力。

第一财经:感谢接受《首席对策》的专访,首先我们看到德勤2021年的全亚洲经济的预测,这个报告里面提到了技术周期的问题,其实去年我采访了很多首席经济学家,包括一些机构的人士,他们都认为其实在疫情没有爆发之前,2020年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技术周期和产业周期,但是因为有了这次疫情,您觉得在经历了这个事件之后,产业周期或者说技术周期还存在吗?

全球低利率环境令技术周期仍然存在

许思涛:还存在,我觉得我们说到技术的时候,以前都想的是IT,其实它不只是IT,我们看到的很多的物联网,看到的很多的新材料,我觉得疫情实际上是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关注,这个时候大家去提高生产力的意愿会更强烈。利率的水平比以前低,2021年利率会有回升,但我们知道它会非常缓慢的回升,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一方面你有意愿,另一方面资金的成本又比较低,所以这都是驱动技术投资的很大动力。

第一财经:中日韩的情况,您刚才认为产业链不会消失,产业链会不会继续加强?尤其是我们已经完成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接下来中日韩以及亚太整体的情况,经济增长会怎么样?

RCEP将促成产业链韧性和效率的双重完善

许思涛:RCEP是一个很正面的影响,因为它实际上是把全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东南亚放在一起,还有一个亮点就是RCEP不只是中国和东南亚,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有我们周边的韩国和日本,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就和我们说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有重叠的东西。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刚才您提到产业链,假如说今天有一个工厂,它设在中国,它的原材料有可能在韩国,有可能在很远的澳大利亚、新西兰,RCEP的确可以起到原来没有的简化流程的过程,我觉得这对产业链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因为我们提到产业链,往往用的词一个是韧性,另外一个是效率,因为如果特别有韧性的话,效率就低了。

第一财经:所以在您来看以此为基础,整体的变化不会太大是吧,这样的话,外资再去投资这些国家的话,我指的是像FDI(外国直接投资)这种,它的选择或者它的倾向性不会有变化吗?

东南亚国家有普遍增长潜力

许思涛:我觉得大家看东南亚的时候会关注几点,一个是越南在CPTPP中扮演的角色,还有一个大家关注的可能是,再过几十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规模会挑战日本,因为它人口是那么多,大家会关心它的经济的潜力。我觉得大家会关心某些国家和地区,它和全球投资科技这方面的关系,比如说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经济体,实际上它是受全球的技术投资影响非常大。

第一财经:您在这个报告当中也提到了,在这么大的一个全球的卫生性事件之后,可能各国政府都需要去完善他们的营商环境,您也举了几个例子,给我们简单来介绍一下。

改善营商环境将是2021年对亚洲各国政府的考验

许思涛:因为对投资者来说,其实他在疫情中所希望看到的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强,另外他所希望能看到的是,在疫情后期,在决策这方面是不是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如果今天失业,我明天是不是就能领失业救济金?其实在这些方面有一些福利社会做的比较好。我们再看一看我们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这次其实表现的有一些差强人意,原因是它该花的钱没花出去。因为疫情期间,消费者完全消失,这时候大家希望的是政府把钱花出去。我觉得这是未来一年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改善。还有一个就是劳动力市场,我这里举了印度尼西亚为例,这方面我们觉得在2021年中会有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