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11月社融新增2.13万亿元,高于预期的1.98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为13.6%,弱于前期的13.7%,是今年以来首次下滑;M2同比增速为10.7%,高于前值的10.5%和预期的10.6%,我们认为:
11月新变化:企业债券净融资下降,货币政策可能也在发生微调。11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下滑,同比为-74.11%,环比为-66%,这可能与近期企业债违约增加有关。今年在整体疫情冲击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杠杆率出现了较快的上升。而随着近期信用事件的出现,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金融监管的表述也明显增加,强调要“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反映明年的政策方向可能由今年对冲疫情冲击逐步转向风险化解。在此背景下,央行也同时强调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货币流动性层面可能会有一定的对冲。事实上,近期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有一定的投放,银行间7天质押利率也有所下行,反映货币端可能已由5月之后的偏紧转向中性偏宽松。
但在整个化解风险的背景下,信用端有一定收缩压力。
M1-M2同比继续缩窄,企业和居民需求仍然较强。11月M2同比增速为10.7%,M1同比大幅回升,由上月的9.1%涨至10.0%,M1-M2同比延续缩窄趋势。反映存款持续活期化,企业和居民需求继续上升。
新增贷款及政府债券上升带动社融新增超预期。11月社融新增2.13万亿元,高于预期的1.98万亿元。拆分来看,人民币贷款及政府债券明显超季节性,是此次社融新增上升的主要原因。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自10月超季节性缩窄后再次转为超季节性上升,反映地产的需求可能仍有一定支撑。另一方面,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也仍然较强,反映企业融资结构持续改善。
财政支出节奏仍然偏慢,财政支出逐步回归常态。11月财政存款仍然未弱于季节性,说明财政支出并未有明显增加,今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进度略慢于过去四年,疫情的财政政策特殊时期回归常态是大势所趋。
提示:经济形势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