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杭州下辖的县级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建德所属的严州府,曾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极其重要角色,但在近代却逐渐被边缘化。
让人欣慰的是,如今建德正在强势崛起。翻看疫情影响下的建德经济报表,逆势增长成了核心关键词。今年以来,建德市MEI(经济运行月度评价指数)曾一举跻身浙江省第五、杭州市第二,新增上市(过会)公司达到4家,一个覆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香港主板等多层次、多板块的“建德板块”已经形成。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建德,通过走访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深入企业,透视产业布局,感受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和未来潜力。
从被边缘化到强势崛起
提起建德,不得不提千余年的州府历史。建德的梅城镇,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严州府”。
一条宽敞的严州大道,将建德的现代化县城与这座千年古镇连接起来。到达梅城核心区,穿过福运门,拾级而上,脚下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严州府古城墙。城墙外,新安江、富春江、兰江在此处汇合,奔流而过的江水,似乎在述说千年来严州府的历史。
严州府的繁华盛景,只有在历史课本和电视剧中偶有看到,而近代的建德、梅城,似乎被边缘化了,很多人都不知何处。
不过,曾被边缘化、遗忘的建德,近年来却正在强势崛起。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放眼建德市各地企业,既有实现供应链本地化、工业产值连年攀升的浙江盈翔包装有限公司,有顺利完成技改的建德鑫鼎纤维材料有限公司,还有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的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建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但建德市委市政府保持定力,始终将工业经济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从而实现全市工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高位增长。
据悉,自2017年以来,在上级不作要求、一些兄弟县市区也纷纷取消工业投资考核的背景之下,建德市地方政府却自我加压,加大工业考核力度,将工业投资占乡镇(街道)综合考评比重从原来的2%提升至4%,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另一方面,坚持市领导包干乡镇(街道)、机关干部联企服务机制,60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543家规上(限上)工业企业、74个重点重大项目、2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一对一”常态化服务机制。
与之呼应的是,疫情冲击下的建德实现了逆势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建德市实现生产总值296.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浙江省和杭州市3.9、2.3和1.4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97.27亿元,增长5.2%,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杭州2.7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有迹可循
近年来,建德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从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以水产业、化工和建材等为代表的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首先,发挥资源优势。水是建德的灵魂,也是建德的第一资源,去过建德的人,无不为“一江好水”所倾倒。如何做大做强水产业,也成为建德市孜孜求索的发展战略。
早在1996年,农夫山泉就被“有点甜”的新安江水吸引,来到大坝底下的紫金滩设立第一个生产基地,可以说,农夫山泉正是从建德开始,走向全国。截至2019年已累计在建德投资建设五期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产值39亿元,2019年缴纳税收6亿元。
目前,农夫山泉稳居中国瓶装水市场第一,建德也成为了农夫山泉产品数量最多、累计投资和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今年9月,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成功登陆,上市首日股价开盘暴涨85.12%。其掌门人钟睒睒,也一度成为中国新首富。
同样,建德本地的新安江啤酒虽然占尽了一江好水的天然优势,但品牌效应和产品辐射力有限,2011年在保留原品牌的同时加入行业老大——青啤集团,年产能扩大到40万千升。
其次,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化工产业在建德历史较久,一直是建德支柱产业,2019年规上化工产值116.9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5.9%,是建德首个百亿产业。
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发展,目前有机硅技术全球领先,异丙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草甘膦产能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低碳脂肪胺国内市占率80%左右,杜酸生产规模亚太第一、全球第二……拥有新安化工、新化化工、大洋化工、IFF杭州公司、建业有机、格林香化、友邦香料、福斯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建德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另外,招引行业龙头企业进驻。水泥产业同样也是建德的一个支柱产业,上世纪70年代,建德就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先后建起30余家水泥厂,但普遍“低、小、散”、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大,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过,近年来,建德敏锐地把握住了水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在整治关停并提升本土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海螺、南方、三狮、红狮等行业巨头,带动水泥产业由“低、小、散”向高效益、低污染的新型产业发展,使建德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拥有年产千万吨水泥能力的基地之一。
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
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建德,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