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中国外贸复苏并非全行业的复苏,而是存在明显的行业分化,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资、家具等“宅经济”,以及与线上转型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出口是牵引中国外贸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6月份开始,外贸订单开始急剧增长,随着年底购物旺季的来临,我们的订单和出口量很强劲,9月已经开始出现集装箱紧张的情况。”
新佳美(漳州)日用品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东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年初企业对今年外贸的预期过于悲观,但外贸的实际运行大幅超出了此前的预期——尽管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但这家以出口钢管家具为主的外贸企业全年的外贸订单仍有望比往年增加20%。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
按美元计价,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2680.7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926.5亿美元,增长4.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以美元计,11月的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了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剔除季节因素,11月的出口增速也创下了近9年来的新高。
受访专家指出,疫情后国外采取的刺激消费措施使得国际市场需求未降反升,眼下临近圣诞旺季,需求更是激增;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国际制造业有向中国回流的趋势,这支撑11月外贸创下了这一历史天量。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后的中国外贸复苏并非全行业的复苏,而是存在明显的行业分化,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资、家具等“宅经济”,以及与线上转型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出口是牵引中国外贸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
外需不降反升,出口再创新高
中国外贸正在持续刷新历史纪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11月出口如此强劲有三大支撑因素:其一是,疫情后国外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国际市场需求未降反升,眼下又临近圣诞节,是中国出口的传统旺季,这带来了贸易机会的溢出。
其二是“补位效应”,随着境外疫情的再度抬头,部分国家工厂被迫停产,生产链出现断裂,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疫情防控得力,国际制造业有向中国回流的趋势。
其三是政策效应,今年以来,中国在稳外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政策效应正在持续落地。
“疫情以来,各国刺激经济的举措并不相同:欧美更多侧重于刺激消费端,而中国更注重复工复产和保障产业链的完整。随着中国疫情得以控制,进入下半年以后,此前被推迟不少的订单开始了赶进度的过程;近期欧美疫情再度反复,圣诞、新年等传统的外贸旺季也已临近,而印度、东南亚的部分外贸订单也有向中国转移的苗头,这共同提振了11月的外贸表现。”白明说。
在交银金研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看来,11月出口超预期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年末这一“特殊冬季”节点,海外产能供需缺口明显扩大,而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再次凸显。
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所谓“特殊冬季”,一方面是指冬季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美国近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超20万人并且还在抬升;英、德、法、意等欧洲多国近期开始再度实行“封城令”;另一方面是指西方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筹备活动已经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已经在慢慢恢复的需求在年末急剧放大,而受疫情限制,国外产能不足矛盾愈发突出,这增大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规模。”夏丹说。
行业分化,增速会逐步回落
从产品上看,今年中国机电产品、家具、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明显,而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出现了下降。
前11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9.57万亿元,增长5.4%,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31万亿元,增长10.7%;汽车(含底盘)975.4亿元,下降3.7%。
同期,中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892.3亿元,增长33%;塑料制品5277.8亿元,增长20.1%;家具3650.7亿元,增长11.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中国出口服装8610.7亿元,下降6.2%;鞋靴2189.4亿元,下降21.3%;箱包1279.5亿元,下降23.8%;出口成品油5593.2万吨,减少6.9%;钢材4882.6万吨,减少18.1%。
东莞市佳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业务主管HelenFeng对此感受颇深。
“疫情发生后,外贸的行业分化非常严重。在东莞这边,原来做服装、鞋子、女包等行业的工厂,现在基本上是停业休息的一个状态;但是,做防疫物资、家具、自行车、3D打印机的工厂订单却出现了暴增,他们的排产非常繁忙。”她说。
由于大量餐饮等活动停摆,这家以打包盒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公司在4月前遭遇了重挫,不过该公司迅速调整了生产线,改产防护面罩,如今后者的出口在其产品结构中已超过了四成,这大幅提振了这家外贸工厂的业绩。
“今年我们的外贸应该能做到八九千万,实现正增长,但如果没有出口防疫物资的话,我们的传统业务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她向记者表示。
白明指出,防疫物资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