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后的选择:中欧投资协定是重中之重,中国加入CPTPP宜早不宜迟
时间:2020-12-0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签署,预计明年将会生效。在RCEP缔约方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以及谈判受到诸多干扰的背景下,能达到目前标准水平的协定实属不易。

RCEP能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和战略收益,但是带来的改革收益和开放收益有限。中国应该在积极稳固RCEP的同时,主动出击,化解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各种困难,早日加入CPTPP。

四个维度看RCEP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首先,应该肯定,RCEP已经是目前中国签署的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

在分析一个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时,不能仅仅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对GDP、贸易投资或者福利的影响,这实际上只是对经济收益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货物贸易、市场开放、制度型规则、战略影响等四个维度来分析RCEP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这四个维度分别对应经济收益、开放收益、改革收益、战略收益。

第一个维度是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又分为降关税、关税壁垒下降、原产地规则等三个方面。无论是关税壁垒,还是非关税壁垒下降,其作用旨在促进商品更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RCEP促进了协定缔约方的出口,从而有利于GDP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进口,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生产的需求。原产地规则实际上也会影响贸易成本。更加统一的原产地规则有利于区域内商品更自由地流动。原本不会被认定为原产的商品在协定生效后更容易被认定为原产商品,从而享受关税减让的好处。

第二个维度是市场开放。第一个维度实际上是商品市场的开放。但是为了和这一传统的开放相区分,我们将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作为第二个维度。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在协定里都有专门的市场准入清单,而且都可以根据正面、负面、混合等进行划分清单的模式。如果说,关税减让表中的关税减让幅度和过渡期长短反映了商品市场的开放力度,那么这些清单实际上就反映了服务、投资、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力度。

第三个维度是制度型规则。国际经贸规则是不断发展的,从传统的规则发展到现在的高标准规则。近些年,美国主推的一些旨在针对中国的规则,实际上都是制度型规则。这些制度型规则对国家贸易投资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其本质是对一个国家自己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约束,达到各国制度趋同的目的。当然,这里的趋同是指向美国制度的趋同。

其实制度趋同在国际学界是有争议的。为何不能允许制度的多样化?制度型规则接受起来难,其原因在于需要一个国家的改革,而不仅仅像第一个和第二个维度那样,是简单的开放。改革和开放相比,面临的阻力更大,其风险评估也更难,受益不会很快见效。

第四个维度是战略影响。一是影响外部环境。签署协定属于强有力的信号释放,能让别的国家看到本国开放的决心。也可以通过更加紧密地发展与缔约方的经贸关系,强化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二是强化和协定缔约方的政治关系。当相互之间经贸关系紧密的时候,政治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靠。

通过上面四个维度,再看RCEP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RCEP主要从货物贸易和战略层面给中国带来较大的收益,市场开放和制度型规则方面的收益则有限。

收益:货物贸易和战略层面收益较大

从货物贸易、市场开放、制度型规则三个方面比较RCEP与CPTPP的差距,可以看出,货物贸易方面虽然尚存差距,但差距相对较小。在零关税方面,RCEP与CPTPP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最终零关税的比重要低于CPTPP7~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表现为,协定生效当年立即零关税的比重要远低于CPTPP。但RCEP最终零关税的比重也超过了90%。非关税壁垒方面,RCEP也大幅削减非关税壁垒。而且不容忽视的是,RCEP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之后,原本不能享受降关税待遇的产品可以更容易地被界定为原产商品,从而享受降关税。无论何种机构采用何种方法,货物贸易成本的下降都将给RCEP缔约方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和CPTPP相比,RCEP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在于,RCEP缔约方的发展水平具有层次感,区域内的技术、资本、劳动都很充足。RCEP在消费方面的优势在于,有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做后盾。RCEP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远非CPTPP能比。

从中日韩经贸关系和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收益也很可观。对比美墨加之间的经贸联系,中日韩作为近邻,其经贸潜力其实远未释放。中日韩之间的自贸协定谈判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历史和政治的牵绊。中日韩之间通过RCEP建立协定其实是三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这将有力促进三国之间的经贸联系。

RCEP显然还有利于中国的国内国际循环。RCEP许多国家与中国是近邻,将有力拉动国内周边省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联系,从而带动国内循环。另一方面,RCEP整个区域内部也可以循环起来,实现更加丰富的区域内循环,从而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循环。RCEP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则有利于中国构建更为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安全和效率不可同时达到最优,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不可能因为安全就生产所有环节,这会大大牺牲效率。这就要求通过强化政治关系,降低外部国家制裁中国的可能性。另一个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