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末,明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成为密切关注的话题,货币政策是否会退出、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是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重要因素。1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货币闸门,不搞大水漫灌,报告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这与近期央行行长易纲谈及“特殊时期政策退出”的问题的表态一致。在经济复苏稳步向好的态势下,相关部门对“政策退出”已有共识,频繁喊话本身传递了相对明确的信号。实际上,数据已经开始说明问题,10月社融和信贷数据已有边际收紧迹象,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6898亿,不及预期。
从稳定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为抵抗疫情而制定的特殊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渐回归正常,接下来,银行间资金面已重回紧平衡,考虑到金融系统仍具备一定的脆弱性,关注后续经济与金融风险成为主基调,货币政策如何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并进行合理过渡,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货币政策是否已经开始转向?明年金融系统可能面临的问题会使货币政策有哪些调整预期?化解风险的边际宽松和今年刺激经济回升的宽松怎么区别?如何合理做好部分特殊政策的过渡安排?怎样逐步提升货币政策中防风险的权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7个月不动,是否显示加息预期?政策调整预期对市场有何影响?第一财经《首席对策》对话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
明明的主要观点: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看,为抵抗疫情所实行的特殊货币政策已经回归常态,LPR不调不代表未来利率不动,加息可能性较小;总量适度、降成本、支持实体经济预计也将是明年的三大政策方向。“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更多从广义流动性层面考虑更为合理,即狭义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而广义流动性逐步收紧;另外,近期部分国企信用债违约事件造成债券市场动荡,也为明年信用收缩环境下信用风险暴露拉响了警钟;货币政策或在一定程度上关注金融风险问题,若金融风险出现集中暴露,货币政策也需要相机而动;明年利率水平性价比偏高,债市较乐观;中国数字货币没有资产价格,更多倾向于商业化应用。
第一财经: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货币政策是不是该有立刻转向的态势了?
从实体经济看特殊货币政策已经回归常态
明明:我觉得其实我们讲的退出需要给它加上一个定语,这个退出更多是指在疫情期间我们推出的一些特殊政策。随着疫情的冲击逐步消退,经济回归常态,也意味着我们特殊政策会有一个退出的过程。可能从市场的角度,大家更关注总量政策,比如说价格政策、数量政策,其实价格政策和数量政策在今年五六月份经历了一波调整,随着我们的整个利率还有数量的投放回归中性,比如说以短期利率为例,现在市场的短期利率基本上围绕央行的政策利率波动,其实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已经正常了,也没有必要再讨论未来是不是要退出的问题了。
第一财经:总量政策和价格政策现在是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吗?
价格工具起到改革作用
明明:对,当然是的。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货币政策比较复杂,数量除了总量以外,还有很大一方面是发挥了结构性的功能,特别是定向的功能,除了防疫期间的再贷款之外,我们还有定向降准结构化的一些投放,这几年,特别是从去年以来价格工具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价格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LPR的改革,所以我觉得价格工具这两年的一个主要任务还是做改革的功能。
第一财经:整体的水平已经正常化的情况下,您也提到LPR,我们都知道已经7个月没有调了,这是不是释放一个政策利率有可能改变甚至上调的信号?
LPR不调不代表利率不动加息可能性较小
明明:首先我觉得不是的。实际上央行推LPR改革是打通了一个传导的渠道,它是从政策利率到LPR再到贷款利率。另外还有一个传导途径就是在LPR不动的背景之下,实际上贷款利率跟LPR的点差也会出现下调。第三个作用因素就是LPR的存量切换,对于企业部门来说,今年LPR的存量切换也一次性的发挥了降低成本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并不是说LPR不下贷款利率就不下。第二个层面我觉得从政策利率的角度看,目前场也有很多人担心,是不是不下就上,未来会超预期的紧缩,我觉得这可能还是要回到经济基本面本身,所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的增速,我们看到10月份的社零增速大概也是四点多不到五的水平,跟我们正常的8%左右的消费增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且明年出口其实还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看到最近这几个月,不管是CPI和PPI都不是太高,PPI在一段时间的复苏之后停滞不前,CPI最近这几个月下跌比较快,所以在整个通胀还是比较低迷的背景之下,我觉得政策利率上调甚至加息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第一财经:其实明年金融部门的脆弱性,我们也高度关注,尤其是我们看到实体经济杠杆率今年到明年会是比较高的,同时我们看到金融周期也在向下,中小企业到明年会有一个比较大规模的付本还息的过程,会出现一些内生性的需求紧缩,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