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记者面前的“85后”连欣,前不久刚刚从天津市武清区科技局局长岗位调任到武清区南蔡村镇担任党委书记,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见面时话并不多,但却给人一种干练、认真的做事风格,而之所以此次由她来接受记者采访,主要是因为她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人,也是此前武清区的科技掌门人。
2014年7月,武清区和清华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作为双方合作内容的重头戏之一——人才合作,让连欣从高校的教师岗位华丽转身走上了仕途。“之前,我在清华大学担任教师,主要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后来到武清挂职,发现这里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从组织关怀,到生活环境和成本,自己都非常喜欢。而最重要的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平台。”连欣说。
不仅仅是连欣一人,从各大高校和知名企业而来的人才纷纷投身到武清各行各业,而这也正在成为当地的新常态,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名大中型企业,甚至是整条产业链也已经或者正在落户于此。这不仅有赖于此前武清区出台的人才、教育、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有氛围”“有干劲”。
而要解锁“武清现象”的“有氛围”“有干劲”,关键就在于“五大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正是由此,武清告别传统招商引资之路,走出了一条新的“蓝海”之路。
京津冀协同成就武清机遇
仅在智能科技领域,武清依托铁科院、北交控打造了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天津轨道交通创新联合实验室两大平台,为轨道交通领域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质量检验、产品认证等服务,吸引了20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相关项目聚集武清。
与连欣同一年来到武清的还有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铁科院”)下属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纵横”),这家以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为主营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有三百多人纷纷扎根武清。
铁科纵横副总经理于军在受访时表示,公司占地1000多亩,分六期开发建设,目前已经投产的分别是一期和三期,主要建设生产研发基地。而之所以公司选择落户武清,就是因为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号召,同时武清的区位、交通、环境等优势和政策更加精准。就员工角度而言,衣食住行成本、就学就医便利等优势更成为内部稳定的核心要素。
“员工的组成,一部分来自武清当地,一部分是从北京而来。不少从北京迁入武清的员工甚至是携家带口来落户。之前,很多在京的员工属于‘北漂一族’,而来到武清后不仅工资标准没有降低,而且生活等各类成本反而降低了。因为享受领军企业政策,只要是公司认定的人才,哪怕初中学历也可以落户。因此很多一线的技术骨干受益很多,大家满意度和幸福度非常高。”于军说。
不仅是铁科纵横一家,为其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企业也纷纷跟随他们落户于此。仅在智能科技领域,武清依托铁科院、北交控打造了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天津轨道交通创新联合实验室两大平台,为轨道交通领域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质量检验、产品认证等服务,吸引了20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相关项目聚集武清。
“武清正在抢抓机遇,而这个机遇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武清区发改委主任陈建江说。
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表示,武清一定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当好先锋猛将,唱响重头戏。
为此,首先要加强战略谋划。武清是西服的料子,不能做成围裙。着眼做实京津之间“一轴四城”布局,高标准完成《武清2035发展战略研究》。
二要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主动对接北京、深耕北京。“自2017年以来,武清承接吸引优质首都项目976个,包括铁科院天津基地、浪潮天津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项目落地。”戴东强说。
三要深化“通武廊”区域合作。以科技协同、产业协同、环境协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人才联合招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区域警务合作、基础教育协同等一批务实合作项目,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上探索经验、实现突破。
四是狠抓交通一体化建设。坚持外联一体、内聚成核,对接争取武清市域(郊)铁路项目成功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修编》,完成大沙河公交枢纽站和高王路贯通工程武清段建设,京津塘高速大王古庄出入口建设加快推进。
五大创新平台锻造科创生态
以往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都是看谁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多,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和人才依然留不住,因为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是关注未来长远的发展。
一个城市崛起,机遇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机遇之上实现自我飞跃,方法论至关重要。
以铁科纵横为例,诸多公司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武清,而他们现在正在政府的引导下“反哺”武清。据于军介绍,作为智能制造方面的龙头企业,公司在技术、经验、人才、载体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一步将会开放小试中试生产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智能制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