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百年经济大变局 2020搜狐财经峰会北京举行
时间:2020-11-27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11月26日,“2020搜狐财经峰会”在京举行。龙永图、黄奇帆等政界学界领域嘉宾重点解析“十四五”规划、疫情后消费态势、双循环新经济、农业农村建设等政策热点。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等企业家也做了主题演讲。

张朝阳表示,每个人要寻求逆势成长,“危”和“机”共存,变化并非都是不好的,也有机会,所以要更加勤奋的工作,用天空视角看看每个人和企业的全局,甚至寻求一些突破。“今年是比较不容易的一年,经济领域和每个人相关,大家会从各种层级讨论,今天是一个机会,看看经济学家、企业家如何看待这个时代以及当下的形势。”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演讲中表示,他不认同许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甚于1929年的论断。他表示,二者间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经济之外的因素。同时,贺铿称,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下去的很快,上来也不会太慢,但是斜一点,事实证明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对于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贺铿预测,经济在明年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同时增速会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他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8%,也是因为今年的经济增长的基数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演讲《双循环新经济格局》中表示,双循环路线考虑的是今后的世界格局,疫情后会有四个大的东移,即技术东移、制造业东移、资本东移和人才东移。他认为整个国家大循环,不是各省各市各县搞自己的小循环。此外,在双循环发展中,要注意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魏建国提到,双循环将为企业带来技术、理念和创新三大机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给低能耗或低排放的产业,而政府目标将从单一的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上。”因此,他建议可从自主技术、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十四五”期间的四大增长点。同时,他回应了贺局长讲到的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态势。他认为,未来5到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没有太大问题,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黄金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会并发表了题为《农业农村在经济转型中的基石作用》的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展现出来了特殊的韧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是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农村消费需求可能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很大,乘数或大于3。同时,企业家、私人资本、资本市场的介入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变量》,他说,从未来来讲,五年很重要的是后疫情时代如何修复疫情所带来的结构性、趋势性、深层次的变化。对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突破低收入陷阱是必须的,但关键标志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他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1万美金,到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37万美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以一场视频演讲开启峰会的下午场,并将视角移至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黄奇帆认为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层面,主要有三点体现,一是世界在变,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中国在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由被动接受国际经济波动、被动接受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转变。

黄奇帆称,加之今年的疫情冲击,大变局又有五变、五不变。大变局中有五变、五不变:一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有所变化,但大趋势不会变;二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但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变;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和理念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但引发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不会变;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会发生新变化,但改革开放大趋势不会变;五是中国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但内在的巨大活力潜力不会变。

企业嘉宾们则共同探讨了“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主题。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中国消费主体正在年轻化,消费在升级,这些都在快速地改变汽车产业。他表示除了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疫情之后,长安汽车又多了健康化,加上后端的新零售化和共享化,推动着这个产业向朝阳产业焕新。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分享了HMS在移动终端、金融系统、数字生活、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实践。他指出,华为持续构筑HMS生态,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服务,也将开放给千行百业的伙伴,通过技术创新开放给各行各业,来构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世界。

科大国盾量子总裁赵勇称,科大国盾量子的产品已应用于建设“京沪干线”、以及“墨子号”量子卫星地面站等多重场景。他期待用量子的技术作为云安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