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回归常态的二次确认
时间:2020-11-2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央行发布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含央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以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基调,对比(与上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解读,能更好判断现阶段货币流动性环境在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以下是对报告的总结和观点:

央行对国内经济研判偏乐观、重提防范国际金融风险,重视物价预期变化

报告对国内经济研判偏乐观、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重提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报告认为,供给基本恢复、需求加速改善,经济继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债务攀升、财政可持续和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等因素,可能加大金融不稳定性。

物价短期仍可能受供给干扰,预期变化或阶段性引起政策关注。

报告认为供给端冲击还面临不确定性、但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重视预期管理。我们预计,2021年或出现温和通胀,猪价或拖累CPI中枢明显下移,而消费修复支持核心CPI逐季回升;内外需“错位”修复下,PPI或在一季度前后重回正增长。

政策基调基本延续近期表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风险

政策基调基本延续近期表态,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报告中“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基本延续近期领导讲话要点,是对政策回归常态的再确认。报告首次提出“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操作层面,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等。历史上,“总闸门”多出现在杠杆率大幅抬升、政策对防风险重视度提升的阶段。当前实体杠杆的抬升,进一步压制经济行为和加速债务风险暴露;政策重心转向调结构、防风险,强调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等。此外,报告还首次提及“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

专栏介绍央行报表与货币供应关系、汇率等;贷款利率回升,超储率持续低位

不宜简单根据央行报表、货币乘数变化来衡量货币政策效果,专栏3强调市场化的汇率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

报告共写了4个专栏,专栏2和4主要介绍了货币政策工具、宏观政策对经济的支持效果;专栏1阐释央行报表、货币乘数与M2变化并无必然逻辑关系,不宜简单根据央行报表、货币乘数变化衡量政策效果;专栏3强调坚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货币政策制定以我为主。

企业和居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有所上升,超储率继续低位。

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2%,较6月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1%和5.36%,分别6月提高0.05个百分点和回落0.06个百分点。9月超额准备金率1.6%、与6月持平,较2019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作者为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