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彭文生:经济复苏大方向不会变,但要警惕债务问题
时间:2020-11-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明年甚至后年,债务问题可能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企业债务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如何控制、处置好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今年6月,阔别中金公司六年后,彭文生重回中金并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一职。他回归后,先后就“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另类复苏、外生冲击消退后如何面对内生波动、数字经济在下个十年带来的颠覆性改变等诸多关键问题发表了研究成果。

彭文生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形成共振复苏,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不变,但在结构和节奏上可能会有微调——相较今年,出口在明年的表现可能相对弱一点,国内需求则会强一些。

对于市场热议的央行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及其带来的影响,彭文生认为,分析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可从两方面把握。

“数字货币很复杂,但基本上就是两条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果只是技术进步,比如微信、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都是在促进效率提升。但更大影响发生在生产关系层面,对金融、财政的影响,这个就要看数字货币本身的机制设计。”他说。

11月20日,第一财经“2020中国金融价值榜(CFV)”评选结果揭晓,彭文生获评“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同时入选的还有九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复苏大方向不变,但结构和节奏会变

第一财经:三季度单季中国经济增长4.9%,带动前三季度总体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GDP增长0.7%。与您年初的预测相比,有没有超预期?

彭文生:年初很多人都认为今年大概有5%~6%的增长,有人甚至看得更高。一开始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预判它的冲击会像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几个月然后经济就很快反弹。但到了今年1月底,各家的预测就有了很大变化。

今年做经济预测,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我在去年年底时写了一篇年尾随笔,题目是《不确定性的代价》。那时候没想到今年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疫情,当时提到的是比较常规的一些不确定性。

现在来看,对股市的判断还是对的,但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当时偏乐观一些。这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像2003年时局限在中国或周边的一些国家,而是扩展到欧美,甚至非洲新兴市场国家,乃至全球。

但是,到了年中6、7月份,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成为一个亮点。

第一财经:那现在来看,我们对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经济增长,可以乐观一些了?

彭文生:总体判断是复苏大方向继续。但是,复苏有多强劲,还是要看疫情的演变。我们的基准判断是疫情不会失控,近期不会再出现类似上半年那种非常糟糕的情形。因此,复苏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节奏上会受些影响、结构上会有些变化。

现在看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大概在2%左右,预判明年GDP增速可能会达到9%,但这也不代表明年经济就特别好,主要是受低基数影响。而结构上看,今年出口很强,明年可能会相对弱一点,国内需求则会强一些。

贸易开放而金融不开放,将会导致扭曲

第一财经:从今年以来的数据看,出口对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此前担心的贸易问题,似乎并没有发生?

彭文生:在整个复苏的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出口,出口超预期。确实,在3、4月份时,很多人担心今年出口会有比较大的麻烦,因为外围环境都不好。为什么出口表现这么好?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今年出口表现比较强的是医疗类公司,口罩、呼吸机等一些医疗消费品,还有一些电子消费类产品。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疫情期间,美国保经济的方式是给消费者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实际上刺激了需求;而中国保经济的方式是给生产企业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实际上支撑了供给。而这种供需,在疫情期间通过出口,匹配上了。

简而言之,面对疫情和经济影响,中美政策应对出现差异——中国严格控制疫情,美国则大规模开展经济救助。整体来看,中国保供给,美国则保需求。

第一财经:对外开放仍是金融业当前的一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在当前阶段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如何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

彭文生:资本账户开放是“双循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为什么要在当前阶段继续推进?一是现在的条件更加充分,最主要的是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中国作为大型经济体,制度已相对成熟,更有能力去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二是在制度性变革上,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因为有了这些内部的市场化改革,配套措施完善、市场整体机制改进,我们有了更强大的抗波动能力。

只要商品贸易这一块是开放的,它必然意味着资本流动。因此,商品贸易开放,或实体经济环节开放,而金融如果不开放、资本账户不开放,必然导致扭曲的出现,因为货品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不对称。

当前阶段,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间接融资依赖过大。走向创新,要靠直接融资、靠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想要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