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深圳样本"
时间:2020-11-23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40年,筚路蓝缕、爬坡过坎,深圳经济特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这座城市,民营经济活跃、高科技企业集聚。这背后,还有一股低调坚定的力量,不断跟随城市所需,调整方向和步伐,助推深圳经济和产业蓬勃发展。这股力量来自国资国企。

40年来,深圳国有经济比重不大,但却在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撬动作用。“深圳国资国企始终与特区相伴相生、共生共荣,坚持特区所需、国资所为,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深圳市国资委副主任胡朝阳说。

改革不停歇

40年总资产增2.64万倍

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开创“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上世纪90年代作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先导力量,推动深圳主导产业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跃迁,到21世纪初完成284家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劣势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有序退出,再到近些年加快推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帮助民营企业走出流动性危机……

每一个十年,深圳国资都紧跟时代所需,为深圳发展贡献力量。而做好这份历史答卷的背后,是持续推进监管、放管服、产权、治理、用人、激励等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

“40年来,深圳国资国企一直在推进改革,没有停步,在产权、监管、经营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深圳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道路。持续改革是如今我们能够轻装上阵,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胡朝阳说。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国资国企将产权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983年,深圳国资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1986年,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1990年至1992年,抢抓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先机,推动深振业、深物业等国企上市;2002年,启动能源、燃气、水务、公交等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招募改革试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探索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制度化路径。目前,深圳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比例达83.5%,资产证券化率达57.1%。

在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革方面,40年来深圳国资持续探索。1987年,深圳成立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1995年,颁布地方国资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1997年,编制国资预算,建立起国资收益预算制度;2006年,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372家原各委、局、办所属转企经营性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2007年,率先实现包括国有金融资产、文化资产在内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市国资委权责清单、授权放权清单,强化各类国资基金协同性,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功能。目前,深圳已形成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基金群”辅助履职、产业集团市场化运作的国资监管运营体制。“理顺了出资人制度和国资监管制度,有利于站在全市高度,推进国企整合,提升国企整体竞争力。”胡朝阳说。

为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圳国资坚持推进国企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1993年,深圳全面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分类定级制度,随后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2003年至2005年,先后完成34户市属一级企业、250多户二级企业整体改制,涉及员工6万名;到2005年底,在全国大中城市率先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实现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平稳退出;2007年起,分批开展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试点;2008年,率先完成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营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全面启动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目前,深圳已完成115家一、二级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商业类直管企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覆盖面达87%。

改革走在前列,使得深圳国资40年里快速发展壮大,以年均28.9%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64万倍,创造了国有经济发展的“深圳奇迹”。如今的深圳国资,总资产突破3.9万亿元,年创造利润、上缴税收突破千亿元,还培育出了1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地方国企。

发挥先导性

77.7%净资产集聚“一体两翼”

除了落实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这一主要任务外,深圳国资国企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力发展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城市产业战略先导作用,助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深圳落地和壮大,以提升深圳城市核心竞争力。目前,深圳国资77.7%的净资产集中在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三来一补”产业显现退潮趋势,深圳提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主导战略。由于高科技行业风险高,产业升级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当时,为了支撑城市战略的实现,深圳国资专门成立了为小微科技企业提供担保增信的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和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担保集团”),以及从事风险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