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彭博社等主办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和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等多项国际论坛接连举行,海外人士热议未来世界经济复苏路径,认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旋律仍将是开放、合作和转型。
复苏走向V型需要合作对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这场危机,许多国家纷纷祭出了前所未有的“救市”举措。但目前来看,世界经济V型的快速复苏并没有出现,呈现在各国面前的仍是世界经济K型的不均衡复苏,这成为未来各国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淡马锡国际首席执行官(CEO)狄澜表示,虽然各国政府通过很多财政刺激措施来支持经济发展,应对疫情所带来的经济下滑,通过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水平来让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宏观经济的恢复仍然缓慢。
联邦快递集团董事长、CEO施伟德指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在多个领域呈现为K型,处于经济链条上端的行业和企业在蓬勃发展,而许多处于低端的行业和公司面临被抛下的风险。
海外人士认为,随着多国疫情反弹,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推动世界经济从K型走向V型复苏需寻求“最大公约数”,而加强对话和国际抗疫合作是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关键。
哈佛大学教授杰森·福尔曼指出,在应对危机之际,各国需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地域和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有效性。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表示,当前世界亟待携手合作,进行全球性的协调,尤其在疫苗研发和分发等问题上。
开放合作仍主导国际贸易
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2020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下降4.5%左右;此外,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下降49%,全年预计收缩30%-40%。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20年二季度全球服务贸易同比下降30%,超过金融危机期间2009年二季度17%的降幅。尽管疫情相关产品贸易增长强劲,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量预计仍将下降9.2%。
在疫情冲击影响难以迅速消退的情况下,本已存在的出口关税与贸易壁垒问题可能继续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以贸易领域的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复苏是海外人士的共识。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表示,当前全球有很多对贸易的担忧,但是和10年前相比,基本上都是期待一个开放和平衡的贸易体系,而非封闭的贸易体系。在中美贸易方面,他预计美国大选后将会有一个新的政治环境,将有更大潜力让中美进行更多互动和交流。双方应尽量争取达成共识,在对世界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保持相互理解,创造更多合作空间,应对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他认为,美国新政府会愿意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贸易问题和技术问题上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但是他同时也提醒,经贸关系虽然仍是重要基石,但在新的阶段,很多其他领域的问题会更加重要。
施伟德表示,展望后疫情时代,建立稳定且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和放宽市场准入,将有助于继续提升生活水平,帮助各国和企业实现共同繁荣。疫情加速了疫情前已经出现的消费者偏好和数字转型进程,比如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根据最近联邦快递贸易指数统计,美国74%的小企业主认为,通过技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对他们公司的恢复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美国小企业主仍然广泛支持全球贸易,将其视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开拓新市场的机会。他表示,虽然疫情和全球保护主义上升带来许多挑战,通过全球化和贸易必将继续实现增长和繁荣。他还表示,联邦快递将继续发声,向美国新一届政府倡议发展美中具有建设性的互惠贸易关系。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直言,美中关系短期上有一些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和矛盾,但美国企业依然承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不断加码在中国的员工规模、运营和供应链投资。
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在16日举行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上呼吁,新一届美国政府应考虑开放市场,而不是关闭市场,并通过扭转当前的全球保护主义的发展势头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保护主义不会把我们带到任何地方”。
在第三届经济创新论坛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7日也表示,以刚刚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亚洲国家认为,合作共赢要胜过单打独斗,尤其是在一个重要的困难时期,这样的立场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不少国家和机构的驻华大使纷纷表示,多边主义机构需要改革,重新建立权威,这对稳定全球贸易秩序十分重要。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表示,需要保证全球贸易继续开放。对于欧盟来说,未来10年85%的增长将与外部贸易有关,如果合作伙伴各自为政,就将使欧盟受到重大影响。波兰驻华大使赛熙军也表示,应进行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行一些具体的步骤来实现多边主义原则,并支持全球在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经济复原需要重启全球化。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让世界贸易组织重新建立权威性。
海外人士还认为,面对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率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