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1、10月新增社融1.42万亿,呈季节性下降,相比8、9月份的强势程度也有明显减弱。社融存量增速进一步攀升至13.7%,或为本轮社融增速的顶部。10月表内融资、政府债券和股票融资均向往年均值回归(后两者仍对社融有较强支撑),而企业债券融资相较三季度有所好转。
2、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98亿,回归到往年平均水平上,贷款存量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12.9%。不同于社融增速在政府债券支持下持续上扬,贷款余额同比6月即已见到本轮顶点,已呈现出温和走弱之势。10月中长期贷款对新增贷款构成了绝对贡献,尤其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显著偏强,体现实体融资需求仍在改善。10月表内与表外票据规模呈现“此涨彼消”,企业开票减少、贴现增加,有融资环境边际收紧的迹象。
3、10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971亿,显著弱于往年同期,存款余额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10.3%。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均显著弱于季节性,而财政存款再度显著强于往年同期,这意味着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再度放缓。结合近期地方专项债资金用于棚改和土储的比例显著提升来看,亟需疏通政府债券发行向基建投资的传导效率。
4、10月M1同比显著攀升1个百分点至9.1%,M2同比再度回落0.4个百分点至10.5%,二者呈现剪刀差收敛态势。政府债券资金落地基建存在阻滞,再度造成M2增速与社融增速的背离;M1增速攀升则体现实体经济内生动能增强,实体现金流更加充沛。随着经济复苏的推进,M1与M2剪刀差仍将趋于收敛。
5、10月金融数据体现出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在进行时。经过今年前三季度的大力宽信用后,进入四季度银行贷款额度趋紧,新增贷款回归往年平均水平,且主要向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倾斜。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带动M1增速攀升,企业融资需求继续改善,在寻求贷款之余再度诉诸债券融资。除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财政资金使用进度也颇为迟滞不前。截至目前,今年超过45%的地方专项债资金又被投入棚改和土储领域,真正的基建项目投资仍然起色不足。考虑到今年财政资金使用进度一直偏慢,今年末到明年初可能会有财政资金滞后到位。展望明年,财政政策正常化应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若后续经济复苏势能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响应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仍会“打头阵”,一如今年货币政策“动若脱兔”,之后财政政策续力的情形一样。经济回升与政策后撤的角力,将成为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重要宏观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