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郑永年教授: 拜登对华政策的可预期性将会有所提升
时间:2020-11-1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美国当地时间11月7日,拜登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后,多家美国媒体已经宣布拜登胜选,拜登此后也将推特认证修改为“当选总统”。

就拜登宣布大选获胜将如何影响国际社会和中美关系走向等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席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永年。

在美国面临治理危机的情况下,郑永年教授指出,目前特朗普尚未承认败选,美国大选面临司法战和局部示威,美国社会分裂的深层结构性问题非总统能解决,接下来,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精英阶层、社会争议和司法三条线的发展与变数。

在郑永年看来,拜登如果入主白宫,仍会维持对华强硬政策,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因为走精英路线,拜登如果顺利上台,他将会比特朗普更容易预测。

时代的产物与美国的结构性问题

南方财经:拜登当选会对国际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全球治理是否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郑永年:拜登当选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正面的,主要是欧洲,国际组织和欧洲的反应都非常正面(positive),一个是国际秩序的问题,一个是美国跟他们关系的问题。特朗普多次“退群”实际上对国际组织体系破坏得非常厉害,包括退出WTO,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加上对同盟的许诺,从西方角度来说,西方的执政精英此前已经觉得受够了。拜登当选以后,国际体系回归正常,就像奥巴马时代,当然会有一些变化,基本上大家都期望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能进行国际合作的美国政府。拜登如果上台的话,不会批准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美国也不会退出一些国际组织,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国际秩序的角度来说,或者是美国跟他们国家的双边关系来说,国际社会对此的正面反应都是正常的。

特朗普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拜登上来也是修补以前的关系,但大的趋势不是一个美国总统就能改变的。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美国目前的社会状态与背后的问题?

郑永年:无论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拜登上台,都改变不了美国社会分裂的基本面貌。即使拜登执政,也是美国优先,它要调整美国的内部问题。特朗普当时弄外交,因为内政什么都做不了,拜登应该也会如此,从这个方面来说,要特别关注中美关系。

可能几代美国人都解决不了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当年金融危机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危机,经济结构影响美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又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美国的中产阶级从1980年代70%左右下降到现在50%都不到,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了,贫富差异,经济结构在变化,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平,美国的结构性问题不是说哪一个人上任就能立马解决的。

美国政策的可预期性或会增强

南方财经:回到中美关系,如果拜登入主白宫,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郑永年:中美关系,如果拜登上任,有望从此前的状态转向相对理性的、可预期的强硬政策。强硬政策还会持续,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美国的鹰派力量长期处于动员状态,现在也是被动员起来了,拜登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大局。对华政策差不多,无论参议院也好,众议院也好,两党在其他问题都没有共识,唯一在中国问题上有共识,所以我觉得强硬的方向会继续。

同时,另一些方面,拜登政府也是会比较理性的,虽然贸易战或会持续,强硬政策不会变,但是有些地方,比如留学生、科技交流、民用的科技交流,以及有利于美国商业发展的,拜登当了总统以后,美国或会重启交流。拜登的外交可能基本上是延续奥巴马时代。所以中美关系当然会有所变化,其实不怕强硬,主要是担忧没有预期性。特朗普经常制造一些黑天鹅,就是不可预测的。拜登精英路线的预期性会比特朗普要强。

南方财经:如果拜登入主白宫,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是否还将继续执行?

郑永年:拜登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它,他可能会做plus(加法),而不是把它废除,废除我觉得不太可能。特朗普的贸易协定是有利于美国农业州,拜登的民主党代表的是东部沿海、西部沿海商人阶层利益,那么这一块其实他非常弱势,如果他把它取消掉的话,拜登在这个方面的社会支持力量会更加弱,因此他不会废除这个东西的。具体执行得如何可以观察,但是不至于把它废除。拜登可能会提出更多和中国谈判的新的东西,只能做plus,可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加什么,他会做加法,不是做减法。

南方财经:如果要重启贸易谈判,应该如何推进?

郑永年:中国也是根据两个国家的利益,贸易的话需要Win-Win(双赢)。中国实际上现在谈判的话,我觉得处于有利地位,只是有些高科技和知识产权保护上会比较艰难。中国现在比以前更加开放,美国资本也不想放弃中国大市场,去年有6000亿美元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中国还是会加大加深自己的开放,美国的开放就是对等性,投资贸易这一块还可以。比较难谈的是,现在互联网科技公司,美国都采取了限制手段。这方面如果要谈的话,可能挑战会比较大一些,我觉得现在也不可能会有大的突破了。

中国应该加大研究和做好自己的发展

南方财经:中国方面目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和研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