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央行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总体看,经过治理,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考虑到今年新冠疫情突发,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市场普遍关注本次疫情对中国金融稳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下重点就《报告》中的这部分内容做分析解读。
在今年的《报告》中,央行通过压力测试的方式,评估了疫情发生后我国银行业在多种“极端但可能”不利冲击下的稳健性状况。由于银行业机构占整体金融业机构资产总额的91%(2019年末),因此银行业稳健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稳健性水平。
测试结果显示:1、30家参加测试的大中型银行整体抗宏观冲击能力较强,银行个体间差异较大,信用风险是影响参试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主要因素。2、在敏感性压力测试方面,大中型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强,部分中小银行的抵御能力较弱;疫情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影响较大,对参试银行资本充足水平造成一定负面影响。3、参试银行流动性承压能力整体较强,但同业依赖高的银行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差。
具体来看,今年参试银行数量达到1550家(上年为1171家),资产规模合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78%(上年为70.3%)。测试内容包括偿付能力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偿付能力敏感性压力测试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其中,宏观情景压力测试仅对资产规模8000亿元以上的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
一、在宏观压力测试方面,预计今年以及未来两年GDP增速将好于轻度压力情景,30家大中型银行整体抗宏观冲击能力较强。在宏观压力测试中的压力情景和测试结果如下:
考虑到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已转正至0.7%,预计全年增速将在2.2%左右(IMF最新预测为1.8%),因此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状况要好于压力情景中“轻度冲击”设定的GDP同比增长1.59%的水平,这意味着今年参试30家大中型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会高于13.12%,位于10.5%的监管红线上方。展望2021-22年,预计我国GDP增速将分别达到9.0%和6.0%左右(IMF最新预测值分别为8.2%和5.8%),均略好于“轻度冲击”压力情景,意味着短期内参试30家大中型银行整体上对宏观经济冲击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测试结果也显示,若发生表1所示的极端冲击场景这一小概率事件,30家银行将无法满足监管要求,需要外源性资本补充。
此外,银行个体之间抵御宏观冲击能力仍存在显著差别。测试结果显示,在轻度冲击情景下,2020年仍有10家银行无法通过测试(不考虑2.5%的储备资本要求时,未通过测试的银行为2家),2021、2022年则分别有4家银行无法通过测试(不考虑2.5%的储备资本要求时,2021年未通过测试的银行为1家,2022年全部通过测试)。以上结果表明,即使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有部分大中型银行需要外源性资本补充。这意味着未来监管层将继续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其中央行通过开展票据互换(CBS)操作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等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在风险来源方面,疫情发生后,信用风险正在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稳健性的主要风险来源,市场风险对参试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影响有限。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不良贷款处置情景及轻度冲击下,2020年、2021年、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将升至4.90%、5.49%、6.73%。
以上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今年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的原因。考虑到明年一季度末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银行信用风险还有进一步暴露的可能,预计四季度及明年银行还将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规模,短期内银行利润将会承压。不过,测试结果也显示,市场风险对参试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影响有限:极端情景下,受短期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参试银行整体净息差将从2020年第一季度末的2.05%降至2020年末的1.67%,导致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0.32个百分点;参试银行持有的债券估值上升,使得整体资本充足率上升0.19个百分点;汇率变化对参试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影响较小。
二、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大中型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强,部分中小银行的抵御能力较弱。敏感性压力测试以整体信贷资产和重点领域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损失率、收益率曲线变动等作为压力指标,5种压力情景见附表6。
对于30家大中型银行,在整体信贷资产风险压力测试中,5种冲击情景下整体资本充足率均满足10.5%的监管要求,而对于1520家中小银行,若不良贷款率上升至原来水平的3倍以上,或关注类贷款全部转移至不良贷款,则资本充足率将低于105%的监管红线。而且在不同冲击情景下,中小银行未通过测试的家数比例均远高于30家大中型银行。这意味着监管层未来将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疫情发生后,不同行业受到的冲击程度差异较大,修复过程也呈现不平衡特征,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首当其冲。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若批发和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