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事件: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较前值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录得51.4%,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6.2%,较前值上升0.3个百分点。
制造业PMI微降,主要原因在于小企业PMI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但生产、新订单和出口新订单均处于扩张区间。(1)10月PMI生产指数为53.9%,较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2)10月新订单指数为52.8%,与上月持平,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51%,已连续连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出口持续向好为经济复苏提供积极的作用;(3)小型企业PMI指数本月大幅下降0.7个百分点至49.4%,主要拖累源于新订单和原材料库存,小型企业新订单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7%,原材料库存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至46%,小型企业的修复明显落后于大、中型企业;(4)9月从业人员PMI为49.3%,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小企业景气度下降对就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双上升,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双双回落。10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8.8%(前值58.5%),出厂价格指数为53.2%(前值52.5%),价格抬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利润。原材料库存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48%,产成品库存较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至44.9%。库存未延续上月补库的趋势,但去库现象反映了较为强劲的需求,在消费回暖、投资和出口高韧性下或开启后续的补库周期。
服务业景气度再上一个台阶,经济修复的动能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切换。10月非制造业PMI为56.2%,较上月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回落0.4个百分点至59.8%,建筑业景气度虽小幅回落但仍处于景气区间;服务业上升0.3个百分点至55.5%,服务业加速修复,一方面得益于国庆中秋双节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得益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逐渐增强。10月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为62.2%,与上月持平,该指标自8月以来连续4个月位于60%以上,往后看,消费复苏动力强劲将促使经济复苏的路径更为明确。
展望后续,内外需维持高韧性、服务业加速修复将促使经济进入需求拉动的复苏阶段。10月PMI指数显示经济处于上行通道,出口和消费持续修复,经济的高景气度将延续,企业的新一轮补库周期可期。但是仍需关注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海外疫情二次爆发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打击。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海外疫情二次爆发,影响供应链稳定和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