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广州之东,盛产莞草而得名。
作为制造名城的东莞,重点行业包括——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意见》提出,珠三角核心区要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进一步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尤其要强化对佛山、东莞两个经济总量万亿元左右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东莞经济增速首次实现2020年度的由负转正。作为经济大市的东莞,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切实地彰显责任担当?
南方财经全媒体对话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讲述如何以战时状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困难挑战中稳住经济基本盘,有效推动东莞发展行稳致远。
积极承接深圳辐射带动
南方财经: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梁书记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内容,有什么深切体验?
梁维东:我有幸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有一种“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东莞将从市委常委班子做起,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方财经: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又毗邻深圳。东莞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深圳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中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领东莞工作,按照李希书记“佛山东莞两个万亿元左右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也要有新担当和新作为”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毗邻深圳、制造业发达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建设好先行示范区、实施好综合改革试点,主动对接服务、积极承接辐射带动,努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具体来说有四方面的重点:
一是以支持深圳作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东莞将把握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大机遇,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举全市之力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二是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促进产业合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发挥深圳在创新研发、东莞在产业配套和制造转化方面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制造业上的优势,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携手构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鼓励龙头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跨区域开展产业共建,共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扩大产业项目有效投资,促进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三是以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平台为依托,承接深圳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发挥重大发展平台的引领带动和试点示范作用,把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新引擎和增长极。
四是以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先导,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公共服务“软联通”两手抓,重点抓好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联动,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主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小时交通圈”,不断强化融入大湾区建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支撑。
提升“东莞制造”对内需的适配性
南方财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此,东莞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梁维东: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战时举措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全市经济展现出良好韧性,持续稳定转好。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同比下降3.2%和2.2%,降幅分别比1-8月收窄0.4个和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其中工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4.3%;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首先重点聚焦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