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
时间:2020-11-0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11月3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规划《建议》”)正式对外发布。

规划《建议》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还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12个方面。

相较前几天公布的公报,规划《建议》的内容要更为详实。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明确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规划《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说明也对外公布。

据介绍,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我国经济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这意味着,在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基础上,“十四五”末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标准(约1.25万美元),到2035年人均GDP有望翻番达到2万美元。

未来五年经济增速如何?

规划《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具体而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指出,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会充分体现在未来经济增长目标制定上。按照惯例,规划《建议》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会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除了明确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充分发挥”,规划《建议》还明确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GDP规模达到990865亿元,GDP规模首次逼近100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另外,2019年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何谓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需要未来15年年均经济增速处于什么水平?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世界银行、OECD的水平,到2035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元左右,在现有水平翻一番,这要求未来15年经济年均增速在4%左右。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年均增速在5%-5.5%的区间,中央设定目标可能也处于这个阶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一个类似GDP的指标)门槛值为12536美元,我国去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在“十四五”时期大概率能够超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

到2035年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或超过葡萄牙、捷克、希腊的人均GDP水平。不过考虑到“大国红利”的因素,届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国家实力将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另外,基准情形下,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时期的潜在年均增长率在5.5%-6%之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不同机构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有不同的测算,但基本在6%以下,大体处于5%-6%的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多种不确定因素,未来的规划应该有弹性,建议将“十四五”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等。

习近平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从具体部署来看,畅通国内大循环、促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