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点评
疫情带来的经济总量“负增长”,将成为结构转型的起点。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以及“十四五”六个领域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国家治理)。疫情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深坑”,也为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或将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起点。
“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定位不变,安全仍是未来转型中的重点。公告继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意味着在这一阶段的经济转型仍将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报告中对于“安全”、“国防”提及次数达到29次创下新高,“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及“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提法,凸显了这一阶段转变过程面临的不稳定性。
变的几个关注点。从定位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法不变,创新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发展重心上从过去的“国际大循环”进入到依托国内市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经济结构上,国内市场的构建并不是降低第二产业,而是“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从角色定位上,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发生变化;这其中,需要关注对于生态文明的战略重心带来的变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