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时间:2020-10-3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

10月30日,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新时代下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创新。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主持。

《建议》将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动指南——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信息满满,第一时间回应外界关切,包括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提升民生福祉、如何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等重点内容。

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各领域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韩文秀表示,区别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第二个特点,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韩文秀指出,现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要辩证地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

王晓晖表示,《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其特殊背景和考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受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新发展格局会凸显强调“安全”二字。作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

既要扩内需,也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中央反复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韩文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大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如何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呢?《建议》中有系统部署。

韩文秀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具体而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