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无论新中国成立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如何演变,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始终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坚持以党建强“根”铸“魂”,聚焦实体,深耕主业,一批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经营业绩逆势上扬,“红色引擎”催生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把方向掌稳企业发展“定盘星”
2017年,湖南省果断终止华菱钢铁“钢铁换金融”的重组方案,一时引发舆论热议。时隔四年,华菱钢铁从“巨亏”成长为行业标杆,再度受到市场瞩目。华菱钢铁“脱虚向实”折射出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方向”的重要作用:振兴实体经济,让国有企业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和‘5个100’项目建设,坚定不移补空白、做加法,搞清楚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哪些项目和产品我们可以做。”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属监管企业市州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湖南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姚来英表示。
进退之间,国有资本的战略意图日益显现。三年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从38户压缩到33户,资产规模从7000亿元增长到近1.45万亿元,负债率逐年下降,营收和利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由湖南路桥、省交通设计院等10家企业联合组建的湖南交水建集团,通过深化内部资源整合,形成四大“工程公司”和“三大院”的业务布局;被誉为“中国电工产品摇篮”的湘电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个主要产品主要门类,整合到如今的三大板块;湖南国资公司成立5年来,已接收脱钩划转企业合计110户,经过深化改革,直接管理企业目前降至18户。
为确保党组织“举旗定向”,湖南致力于从顶层设计做好“融”字文章。2016年11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仅一个月,湖南省委即明确一名省委常委担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目前,已连续三任省委常委担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在全国尚属首例。
湖南较早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目前,独立法人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二级以上企业党组织议事规则已全部修改到位,省属监管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全部实现“一肩挑”。
党建经营不能“两张皮”,也不能“一锅煮”。为确保党组织既不缺位失位也不越位错位,湖南省国资委党委下发《省属监管企业决策事项清单》,明确127项事项的决策程序,就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界限给出明确意见:包含重大事项决策等32项事项决策由党委会决定,包含大额资金使用在内的53类决策事项由党委会审议并由董事会决定,21项日常决策事项直接由经理层决定。
“《清单》厘清了企业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做到了无缝对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为企业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湖南国资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金杰说。
管大局当好经济发展“压舱石”
上半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回升3.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成为中坚力量,国有规模工业资产总额在全省规模工业中的占比超过1/3,省属监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2.2个百分点,华菱集团、现代农业、湖南海利、中联重科等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湖南国企正有力推动湖南经济强劲前行。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4月,湖南省国资委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监管企业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专门招聘应届毕业生,并将招录工作纳入负责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
上半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新招员工超6000人,一批企业顶住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新招人数从几百到上千不等,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器”。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今年以来,农产品保供保价工作任务艰巨。作为省属唯一的农业企业,湖南现代农业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保障了猪、粮、油市场的平稳供给。
在疫情“大考”中,三湘大地尽显国企担当。中联重科直接参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为武汉防疫作出巨大贡献;建筑设计院义务为岳阳等地4所医院新改病区进行设计和咨询……据不完全统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共有3473个基层党组织和30907名党员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65273名党员个人自愿捐款969万元;各企业共为防疫捐款3360万元、捐物折合价值4287万元。
“今年以来,湖南国资国企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丛培模表示,湖南国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改革发展,全力以赴保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保落实吹响干事创业“冲锋号”
保落实,核心靠人。去年4月,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开展省属国企“千名书记联项目”和“万名国企党员先锋行”活动,吸引了467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4万余名党员参加,累计创效达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