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经济体系安全必须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迷茫专栏之二
选自《中国:理想经济增长》节选第61—64页,并予以扩写
凯恩斯政策的长期化,使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普遍发生了恶性通胀。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经济波动和扩大需求的经济政策,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生产能力长期由资本技术决定,而不决定于货币。货币是一个稳定的函数,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所需要的货币、股票、价格、汇率等,它和生产集体的变化关系不大,因此,即便短期内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使经济稳定,但对长期经济增长促进没有作用。于是,他们提出中性货币政策,强调要放开市场、管住货币。
一、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和困境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弗里德曼的提法主要在德国效果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德国战后婴儿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处于上行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要比英国法国晚,倘若使用凯恩斯扩大总需求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不用多投放货币,只要放开市场,德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仍然存在。
各国政府和央行在实施货币主义政策时有一个发现,即当经济速度下行时,有时短期内多投放货币,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使经济回到稳定。于是往往将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当经济增长较低,失业率较高,生产过剩严重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用来刺激经济。而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央行相对收缩货币,抑制物价水平上涨过快。国民经济在“高失业和低增长”和“通货膨胀、高失业和低增长”中徘徊。货币主义“管住货币、放开市场”的理念和中性货币政策,最终也没有解决其“滞”与“滞胀”间的反复纠缠。
中国进入21世纪后,实际上也向量化宽松的货币供给方向转变。我认为,这里要对被动的量化宽松货币供给与主动的量化货币政策相区别。很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了量化宽松的货币供给。
美国是因为贸易逆差太大,进口实际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经济不景气。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央行主动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由于美元是主权国际货币,多投放的美元,流入世界经济领域,引起全球大宗商品等价格的上涨,而其国内消费品的价格,上涨非常有限。
而中国则由于贸易顺差,越来越多的外汇在央行负债方的占款,需要投放货币进行平衡,也被动式地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当然,如果外汇不能被居民购买储备、外汇出外投资、扩大进口等加以平衡,就会有推动消费物价和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
在2008年遇到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收缩,增长速度下行,出口加工提供的工作岗位减少。于是,中国也采取了主动式量化宽松的货币供应政策。特别是在2009年,M2总量为610225亿元,比2008年的475167亿元,增加了135058亿元,M2供应增长幅度为28.42%。使2011年的消费物价上涨了5.4%,使2009商品房价格上涨了23.18%。当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中短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在2009到2011年间,GDP仍然保持了9.4%、10.6%和9.5%的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年跌到8%以下后,进入中速度增长并下行轨迹。虽然2013和2014年,我们对经济增长速度下行采取了淡定的态度,拟不再对需求进行如2009年一样的财政和货币强刺激政策。但是,这两年的M2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仍然为13.6%和12.2%,2015年加杠杆推动经济增长,M2的增长速度分别还是为13.3%,均高于这三年GDP的增长速度;2016年M2增长开始回落为11.3%,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又放慢为9.4%。
多投放货币推动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两难。目前在中国持续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碰到的难题在于:(1)货币投放对提振消费物价水平,给制造业提供宽松的需求环境没有作用。由于经济主力人口收缩,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收缩,货币投放不能被增长着的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吸收,消费物价仍然低迷,也就是说出现了类似于日本的“你可以印出货币来,但是,你钱印不出挣钱和花钱的人来”的问题。
(2)由于生产过剩,货币投放不被制造业的投资扩张所吸收。由于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城市化受阻,需要大量消费品的传统工业化阶段提前结束,财富收入向城市和向上层流动集中,消费需求不足,制造业几乎全面过剩,不能扩张投资和生产制造,而吸收央行放出的货币。
(3)投放的货币不能进入股市和流向国外进行平衡。货币流向和被吸收的领域有限,实体经济和制造行业,由于过剩和比较投资利益低,而进入意愿不强;股市发行融资,以及定向增发市场,包括二级转手投资市场,由于上市企业的效益和质量及其分红低少甚至无,许多当年融资的公司目前已经消耗完投资者的融资而成为空壳,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掠取中小股民的利益,其吸引居民投资的引诱力也大大下降;在对外汇和其他资金汇出进行避险和其他投资,进行限制,也使国内充盈的货币无法以流出加以平衡。
(4)宽松的货币投放,能进入的渠道,只有房地产投资投机领域,但是,居住性的房地产供给实际已经过剩,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