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输血”和“造血”,需要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协同并进。
由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销对接”2020消费扶贫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如何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聚焦新电商平台探索的模式和发挥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
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形成消费扶贫体系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指出,消费扶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已销售扶贫产品1715.18亿元,其中消费扶贫月活动启动以来销售415.98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在刘坚看来,消费扶贫是为了满足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这既是开发式扶贫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探索,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还是破解贫困地区市场流通不畅瓶颈的切入点。在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要构建扶贫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长期政策。
如何形成长期政策?刘坚认为,一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长期意识,二要在构建消费扶贫体系上下功夫。消费扶贫体系要在五方面对贫困地区发挥拉动作用:
第一,消费扶贫要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上发挥拉动作用。要为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产量、质量服务,要拉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要在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具体措施上,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市场要为贫困地区供给方反馈市场需求和趋向,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加工水平方面,加工业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抓好贫困地区流通设施建设,包括冷链运输、物流储备、电商网络等;拉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提升,要在横向产品对比上找差距,在纵向产业链上找环节,在市场细分上找发展机会,在关键科技上谋前景。
第二,消费扶贫要在贫困地区深化改革上发挥拉动作用。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还是改革。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三变农业”、“共享农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托管农业”、“三产融合农业”等改革,消费扶贫要积极参与进去发挥拉动作用。
第三,消费扶贫要拉动贫困地区文旅产业。消费扶贫不仅要宣传介绍贫困地区扶持的农产品,还要宣传贫困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消费扶贫要拉动东西协作扶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弥补发展的不平衡。
第五,消费扶贫要拉动贫困地区的品牌建设。通过消费扶贫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往发达地区,塑造品牌。
“总之,消费扶贫不仅要为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解决贫困地区销售不畅的难题,还要把消费扶贫作为一个产业体系、长期措施,拉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拉动贫困地区的改革、拉动贫困地区的文旅产业、拉动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刘坚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消费扶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扶贫模式。近年来,消费扶贫对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他看来,消费扶贫既有市场机制也有非市场机制,两个方面要齐头并进。
从市场机制来看,电商发挥了很大作用。汪三贵指出,研究发现,越是深度贫困地区,电商业务增长越快。他举例说,借助拼多多等新兴电商,生产和消费可以实现快速对接,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播带货效果尤为突出。可见,用各种创新性的市场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作用明显。
除了市场机制以外,也要发挥非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政府优先采购定点扶贫地区的农产品。“当然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把生产和消费对接起来,也更具可持续性。”汪三贵说。
在汪三贵看来,实现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要在多方面发力。首先,在生产端,要通过提升组织化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培育品牌,更好地助推消费扶贫。他指出,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一些电商也在探索组织方式创新,比如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培育新农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其次,在流通方面,汪三贵表示,电商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往农产品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导致生产者可能卖1块钱的产品、城市消费者需要花5块钱购买。电商在这方面有很大突破,通过“超短链”,既能提高生产价格,也能降低消费成本,多方都能受益,这也是拼多多这样的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