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显效! 长三角多地人才补贴无需落户,政府"揭榜挂帅"忙揽才
时间:2020-10-2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多地放宽落户学历、年龄、缴纳社保年限等限制,新增“先落户后就业”形式,不断加码人才补贴等吸引人才,多地政府在论坛和发布会上带着项目找人才。

“我要把家安在湖州。”从四川到美国再到湖州,今年5月来湖州工作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博士李翔最近考虑要在当地买房安家。

10月22日至25日,湖州举行首届世界青年博士南太湖论坛暨2020南太湖精英峰会。李翔在会上受聘为“南太湖青年学者”之一,叠加他之前获选的2020年“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长期人才,李翔在湖州能够享受最高110万元的安家和购房补贴。

高端人才落户的背后,是长三角多地持续多年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就业创业环境的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在以往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多地放宽落户学历、年龄、缴纳社保年限等限制,新增“先落户后就业”形式,不断加码人才补贴等吸引人才。

不仅如此,对比以往人才引进政策,今年地方政府更重视“揭榜挂帅”,多地政府在论坛和发布会上带着项目找人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不能简单把人才引进项目化,应综合进行人才环境建设和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人才“人尽其用”。

长三角多地密集举行招聘会

10月22日至25日,20多名海内外院士和300多名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一定业绩或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博士人才齐聚湖州。继招商引才“湖九条”和“人才新政4.0版”等政策后,这是湖州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又一次尝试。据了解,在人才新政影响下,今年1月至9月,湖州新引进大学生和其他各类人才11.8万人。

不仅是湖州,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长三角多地密集举行人才论坛,聚焦人才和项目对接引进。

比如,10月10日,绍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精选发布125个“揭榜挂帅”项目和1000余个高层次人才需求。

嘉兴则是陆续举办“科技·人才月”系列活动、第七届嘉兴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第四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不仅是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金九银十”招聘季正在进行中,高校毕业生的落户就业问题也成为长三角各地人才引进中的重点工作。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吴雄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异地学生流动性比较小,信息交流不畅;在就业岗位方面,外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对缩小。对于2020届学生,原本上半年多在嘉兴实习并求职,不能返校导致他们可能更多选择在本地实习就业,对“留嘉率”有影响。此外,学生长期以来接触熟悉的都是嘉兴的企业,这也给2020届毕业生增加了重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负担。

为了促进就业、提高“留嘉率”,吴雄熊介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简化流程,学生签约后拍照或发传真即可,不用来学校办理手续;提供学生创业指导和帮助;下半年还将举行综合性招聘会和针对不同专业的专场招聘会;对于留在嘉兴就业的学生,学校给非嘉兴籍毕业生提供了一定数额的就业补贴。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2887名2020届毕业生中有50.25%留在嘉兴工作。

政府“揭榜挂帅”

带着项目找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对比以往人才引进政策,今年地方政府更重视“揭榜挂帅”,多地政府在论坛和发布会上带着项目找人才。

“揭榜挂帅”制度核心是指把本地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对揭榜成功的人才团队,(宁波)按照研发投入的20%,财政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资助总额超7亿元。”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荣程在9月17日举行的宁波人才科技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不仅是宁波,绍兴、嘉兴等地政府也在面向全球人才和优质项目广发“英雄帖”。

据了解,今年绍兴人才峰会上发布了125个“揭榜挂帅”项目和1000余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嘉兴则是在第四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49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推出60个高端人才需求岗位,35名创新人才与引才单位达成意向。

针对这一措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地方政府本意是希望把项目发展和人才对接起来,但这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能否起到预想效果还要打一个问号;项目一旦结束,会不会面临人才留不住的问题等。

因而,熊丙奇建议,不能简单把人才引进项目化,应综合进行人才环境建设和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人才“人尽其用”。要想留住人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使他的能力可以真正融入到地方发展中。

人才补贴

不以落户为先决条件

招聘会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地对人才的渴求。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在以往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多地通过放宽落户学历、年龄、缴纳社保年限等限制,新增先落户后就业形式,不断加码人才补贴等吸引人才。如9月上海发布的轰动一时的落户新政,其中明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