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中江路170号,一座特殊的“码头”——舟创未来·普陀湾(上海)众创码头不久前正式启用,成为舟山在上海设立的首个人才飞地园区。
一个是有着“渔都港城”之称的舟山普陀,一个是坐落于繁华大都市的上海普陀。两个同名却产业基础迥异的行政区在多年友好城区的基础上,又签署了“海陆普陀”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施多层次产业及经贸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这是舟山积极融入长三角的缩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这座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城市正在“乘风破浪”。
10月3日上午,岙山大鼎码头,供油船“紫云1号”缓缓靠泊。随后输油臂接通,1000吨的低硫保税船用燃料油开始出库,标志着全国首单浙沪跨港区国际航行船舶供油试点业务正式展开。这是上港集团和浙江海港集团合作的成果,也助力长三角海事服务一体化迈出坚实一步。
这背后,是舟山市深耕长三角港航资源、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步骤。
在舟山街头巷尾被热议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最近喜报频传。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的组成部分之一舟岱大桥陆域段桥梁已经贯通。按照计划,这条主通道将在2021年底全线建成,此后还将和甬舟高速相连。到那时,舟山连岛工程总建设里程将达到83公里,一路跨越8个岛屿、10座大桥,向北连接上海,拉近上海、宁波、舟山之间陆路交通的距离。
高水平建设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金义科创大走廊、绍兴科创大走廊、舟山海洋科学城等科创平台,共建义甬舟科创合作走廊,支持各地共建“科创飞地”等开放型科创合作基地等,也被列为今年舟山计划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具体举措。
中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沿海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群的“沪舟甬”(上海-舟山-宁波)跨海通道规划也有了新进展。
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公布“关于同意《上海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的批复”,明确上海东站将规划预留沪舟甬铁路通道的接入方式。此前,上海公布的《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浦东新区将研究预留经大洋山至宁波、舟山方向的铁路通道。
大通道的建设为舟山放眼世界带来更多可能。近年来,舟山先后获批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一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江海联运开辟了新的时代,绿色石化基地、波音项目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肩负打造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舟山递出一张张“金名片”,未来还将如何进一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日,浙江舟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小月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
■
许小月: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做好融入工作,努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上桥头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舟山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同时结合舟山实际,专门设立了洋山合作、自贸联动、交通畅达、港航协同、产业对接、科技人才等6个专题组。
二是抓好顶层设计。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专题会议等形式,多次对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编印《舟山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具体实施路径。积极对接争取将洋山区域开发、沪舟跨海通道、江海联运、甬舟铁路等与舟山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纳入规划纲要和省级行动计划。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把加快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和推动甬舟一体化视为实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有力抓手,精心部署和实施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目前,小洋山北侧开发Ab区成陆工程已先行开工,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通过交通部评审,浙沪双方正抓紧编制《沪浙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方案》。同时,全力抓好甬舟一体化工作,组织召开两地共同参与的推进会,发布《舟山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确定了一批项目。
四是深化多方合作。加快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上期所与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股权合作,共建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合力打造马鞍山大宗散货集散中转基地,启动与张家港电子口岸、南京航道局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对接。目前,全市各县(区)与宁波、上海等地均签订了产业、人才飞地等合作协议。
在重大工程方面——加快港航协同发展,与安徽省港航集团签订《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加强江海联运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浙江省船东协会、长江船东协会建立常态互动机制。水运工程预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全国首个海港铁路集装箱无轨站落户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2.0版上线,与张家港初步实现江海联运、口岸通关数据对接应用;加快科技创新协同,全力攻坚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杭州人才飞地开园,首批已集聚22家企业。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舟山专家工作组,谋划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舟山)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创新券共享共用浙江科技大脑平台10万余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和4万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