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缺乏中长期债务性的资金和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张承惠指出,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角度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客观来讲,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造成缓解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特别适用于普惠金融;二是金融机构加快转型;三是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
在张承惠看来,虽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中长期的资金的问题,我们非常缺乏中长期债务性的资金。因为银行信贷基本上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配合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机构提供5到7年的流动资金贷款。从信贷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要得到长期信贷很难,发债也很难,一是缺少债务性的资金,二是缺少能够和中小企业共担风险的股权投资基金。造成这两个问题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和发育都还不够。
第二就是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去年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的中小微企业36.4万家,沪深上市公司一共4000家,加上新三板大概上万家,仅靠这样的主板不能够满足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既要有主板也要有新三板,还要有区域性的股权市场,还要有PE、VC这样的私募市场,所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张承惠还表示,通过进一步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更好的在资本市场管理风险,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继续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制度,需要优化监管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