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新地标--泰州市副市长张育林访谈录
时间:2020-10-21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在上海市静安区,有一条马路名叫“泰州路”;在江苏省泰州市,有一条马路叫“静安路”。

金秋时节,上海泰州路两旁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沙沙作响;泰州是中国银杏之乡,此时也是满城金黄,仿佛与上海合奏着两地“同栖长三角、共饮一江水”的华美乐章。

江苏泰州,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一直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十里城河,文昌水秀。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州升级为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作为苏中门户,泰州是上海都市圈、宁镇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搭乘“轨道上的长三角”之东风,泰州从都市圈层交叉地,走向经济地理中心点,成为上海辐射江苏全境和长三角腹地的“中继站”和“放大器”。

今天的泰州,六成以上企业与上海建立合作,四成以上农产品供给上海,每年接待上海游客500万人次……

集聚几大都市圈发展红利,泰州正在致力打造跨江联动样板区、绿色生态宜居区、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

从交通到产业,从教育到科创,泰州按下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进键”:

今年7月1日,沪泰动车正式开通运营,泰州人2个小时之内可直达上海。未来随着北沿江高铁的开通,泰州将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

除了交通,泰州的产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强势起航,规模均达千亿级。

走进泰州医药高新区(又称“中国医药城”),只见高楼林立,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综合配套区错落有致。这里刚刚举行了一场医药领域的国际盛会——第十一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这场盛会达成20余项产业合作协议,项目签约额近200亿元。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以扬子江药业为龙头,汇聚了雀巢、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2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正在崛起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一方热土。

医药城的资本化大幕也逐步揭开:硕世生物等3家企业在2019年登陆资本市场,近2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梯队资源库。其中,亿腾景昂药业有望年底登陆科创板。康为世纪、亚虹医药、瑞科生物等企业也在紧锣密鼓推进股份制改造。

泰州确立的产业强市目标是,到2022年,三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形成“双核引领、一带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努力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泰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809.27亿元,同比增长2.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在泰州人看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是溢出和虹吸“双重效应”。如何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近日,泰州市副市长张育林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

张育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从区域关系看,传统邻里关系上升为队友关系;从时空关系看,“异地关系”升级为“同城关系”。泰州将唱好“双城记”,建设接沪连宁的战略支点。

一方面,我们以友好市区合作为重点,全面融入上海都市圈。

泰州与上海的联系十分紧密,无论经济还是人文。今年7月1日,泰州市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市静安区,在八个方面签订深化友好市区合作框架协议。泰州市政府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泰州市专门针对上海旅游市场投放了1000万元旅游消费券。

下一阶段,泰州市将主动服务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坚持走对接上海、服务上海之路。

泰州将依托重点产业园区,主动承接张江、临港等重点区域高端制造项目。大力引入上海高校、科硏院所等创新资源,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在上海建立“科创飞地”,在泰州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引进上海研发设计、金融商务、旅游文创等现代服务项目。

同时,泰州将加快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深化与上海的农超对接。推动沪泰医联体建设。积极开展异地养老合作,建设服务于上海的疗养基地。

另一方面,我们以扬(州)泰(州)协同为突破,推进融入南京都市圈。

今年,泰州市开展扬泰协同发展课题研究,打造泰州扬州共同市场。加快毗邻地区道路对接、公交线路互通,进一步完善扬泰机场集疏运体系。共建生态走廊,携手治理边界河道,共建里下河生态湿地公园。以“扬泰一家亲,共迎天下客”为方向,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我们还以打造跨江融合示范区为目标,共建长三角中部轴线。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是全国首个跨江、跨行政区域的开发区。随着常泰大桥的建设,泰兴与常州融合发展趋势加快。前不久,泰兴市与常州新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泰州将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推动编制锡常泰协同发展规划,促进沿江空间布局和跨江联动布局互相协调、港口航道资源统筹利用、港产城融合发展,开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