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左停:常规治理相对贫困挑战更大 把脱贫攻坚嵌入乡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0-10-1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编者按】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的扶贫日。按国际标准,我国已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到7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从最初的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引入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精准扶贫、消费扶贫,我国脱贫战略的政策、模式、参与方、资金来源及投向等,依据各阶段不同时期的国情,均发生了重大调整。这些科学思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前几次的扶贫目标相比,这个目标着眼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工作更显艰巨。

随着扶贫攻坚任务完成,新的常态化扶贫机制建立,扶贫攻坚在人才、资金、项目等各个领域的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应该需要更长的时间探索。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

10月14日,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产业扶贫论坛上指出,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就,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目前,产业扶贫帮扶政策已覆盖98%以上的贫困户,2015年至2019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0.2%。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扶贫主导产业。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左停教授。在他看来,贫困地区需要通过搭建平台、创造实践条件,才能通过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形成一些长效产业。尤其是现在要解决的不是自给自足的温饱问题,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常规的农业生产能力,还需要农民具有经营、销售、管理、电商直播等综合能力。

“现在推行的消费扶贫恰恰是对过去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拓展。”左停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本身就应该要考虑到消费市场的需求,它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扶贫产业的设计、扶贫产业的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更平衡,让产业扶贫能更适应市场,而不仅仅只是适应当地的资源条件。地方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必须要研究好当地的资源、当地的特色以及定位的目标市场的需求。

产业扶贫要提升农民综合能力《21世纪》: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首个一批,产业扶贫帮扶政策已覆盖98%以上的贫困户。你如何评价2015年以来的产业扶贫成效?

左停:产业扶贫在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略中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政策,也是中国扶贫的重要特色之一。从上个世纪开始扶贫时就坚持开放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本世纪初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扶贫。在脱贫攻坚战的精准扶贫方略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产业扶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产业扶贫,或者说特色产业扶贫、开发式扶贫,都是指要帮助农民建立起自己的产业和创收能力。这也跟中国贫困特点相关,与国外一些地区的贫困现象不一样,中国的贫困不是赤贫,即使是贫困地区农民或多或少也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所以,在扶贫中,首先是要尽可能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其次还包括人力资本等方面资源的开发。

产业扶贫能有效地带动贫困地区农民的能力建设。贫困地区需要有平台、有实践条件,才能通过产业扶贫形成一些产业。尤其是现在要解决的不是自给自足的温饱问题,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农业生产能力,还需要农民具有经营、管理、销售、电商直播等综合能力。

《21世纪》:产业扶贫政策给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带来了哪些实际的支持?

左停: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要来看,一是每个贫困户都有机会获得政府贴息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贷款,每户5万元左右;二是财政扶贫资金所提供的产业补贴,每户能够得到3000-5000元不等的产业奖补。

这两项政府的重要金融财政政策为贫困户发展自己的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贷款还可以帮助龙头企业把平台搭建起来,把农民引入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奖补资金对农民的产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应该说这些年通过上述政策,包括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极大提升了贫困农村的产业产能。

一些地方还通过开设扶贫车间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加工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通过扶贫车间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农产品转化,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到了脱贫攻坚后期,除了提升农业产能,各级扶贫部门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工、销售等后续产业发展方面。

因而,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特别重视两个与产业扶贫匹配的相关联的新扶贫项目——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加强了地方对农产品的转化,促进加工业发展。如陕南秦巴山区的汉阴县通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