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小长假之后的西安秋雨绵绵,但是位于灞生态区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却热闹非凡,继世界文化旅游大会、西安国际车展之后,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展览会、西安电商博览会等一系列盛会又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接连举行。在参展之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也被蜚声海内外的会跑的《驼铃传奇》秀,再现十三朝古都盛世繁华的《西安千古情》等丰富的文旅活动深深吸引。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西安灞生态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和会展经济,并以昂扬的斗志和开放的格局,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践行美丽中国的绿色梦想。
“旅游活动和会展活动相得益彰,并且互为彼此关系。”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灞的文旅产业已经相对成熟,在此基础上发展会展经济则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文旅产业吸引游客前来参加会展,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灞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度。而发展会展经济将可以利用会展行业强大的带动作用,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区域内建筑行业、餐饮服务业以及金融投资业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
融合文旅实现“换道超车”
“熟悉灞旅游的人都知道,前几年前,灞的文旅项目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生态立区’理念的指引下,灞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相继建成西安世博园、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滋水公园等六大生态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不懈,才将曾经的‘生态重灾区’变成如今的国家级生态区。”熟悉西安旅游的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灞逐渐成为西安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绿色生态新形象的窗口。
“生态成为灞最亮眼的名片之后,其文旅项目也顺势发展壮大,才在整个西安旅游格局中凸显出来,成为大西安旅游新的增长极。”近几年来,灞生态区立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依托多样化的传统基因,走出一条灞特色的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协同发展之路。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在原有的“生态立区“的理念基础上,灞生态区形成了坚持“让河流修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新发展理念,同时通过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给入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产业扶持政策、便捷的企业融资平台、一站式的绿色服务通道,由此带来的是灞的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两镇两园两中心两演艺六公园”的文化产业格局。
据了解,在灞生态区的文旅项目中,华夏文旅和宋城千古情的落地已经形成了文化演艺品牌,华夏文旅的《驼铃传奇》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将现代高科技与区域广运潭文化、驼道丝路的传奇历史文化相融合;《西安千古情》为大西安量身定制一台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的史诗级演出。两部不同风格的演艺,融入区域文化元素,成为灞生态区的演艺王牌。
此外,灞生态区还以欧亚经济论坛、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为载体,让产业与世界联动;以腾讯双创小镇、世园婚庆文旅小镇为创新,探索“科技+文旅”“婚庆+文旅”新范式;以“两河四岸”高品质酒店群为依托,推出主题化景区酒店,打造新型旅游目的地。
在前不久落幕的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上,灞生态区还发布极具地域特色的八大生态文旅新场景“灞柳迎送、世园晨曲、长安塔影、月光宝盒、湿地观鸟、落日彩虹、丝路演艺、千古情缘”,以及多条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和产品品质。
“疫情之下,继续举办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彰显了灞文旅人的担当与信心。”业内人士认为,历经多年的发展,灞生态区已经成为大西安的“水岸江南”,“文旅融合”也日益成为灞生态旅游的“灵魂工程”,世界文化旅游大会能够在后疫情时节举行,说明灞的文旅事业已经从“活起来”逐步“火起来”,从而将会不断拉动消费复苏,助推经济恢复发展。
拓展“会展+”经济带动效应
除了协同推进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之外,近年来,灞生态区还主动扛起全市会展业发展大旗,培育全市“会展+”的产业增长极,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事实上,自生态区成立以来,灞就把会展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全力打造。目前,灞已经成功举办多届欧亚经济论坛,并成为该论坛永久会址;2007年,F1摩托艇世锦赛的选手们在这里乘风破浪、竞相飞驰;2011年,西安世园会在这里展示了世界园艺奇珍异宝,并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013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这里举行,灞赛区获称“最美赛道”;2018年,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会址也永久落户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投入运营,标志灞会展产业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会展城建设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
目前,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成为西安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城市新地标,未来还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城市提供综合性的展览、会议、交流、交易平台,成为服务亚欧合作交流的“涉外门户”。
除此之外,西安领事馆区、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自贸试验区、西安金融商务区、滨河两岸高端酒店集群……灞正发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