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预计区域发展有望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
“十三五”回顾:区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60%);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实现,截至目前全国19个城市群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其中11个已获得国务院批复。
另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相比于2015年,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提升0.3、1.9和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2.9个百分点;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的“十三五”目标基本实现。
“十四五”展望:创新、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已披露的各地“十四五”前期课题研究成果,高频词汇主要集中在:
创新、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可能呈现的趋势包括:
趋势一: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有望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双循环”格局下,需要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及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有望形成新的要素聚集地,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四个增长极,区域一体化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深化。
趋势二: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城市群与都市圈有望在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释放内生发展动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趋势三:产业发展有望实现“区域间协同竞争+区域内分工合作”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各城市群、都市圈内部有望形成完整互补的产业链分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各区域将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的协同发展。
趋势四:区域协同创新建设有望加快推进。“十四五”必将是创新推动发展的五年,区域发展也将进一步探索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各区域协同创新建设也有望加快推进,如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立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