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运行在景气区间
时间:2020-09-3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三季度均值为51.2%,较二季度均值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复苏势头增强。

分项指数来看,9月份供求均衡进一步强化,对外贸易持续改善,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共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向好发展。这意味着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

但专家指出,需要看到,当前原材料价格上升加快,企业销售价格增速滞后于原材料成本增速,企业效益稳定恢复态势需要持续观察。制造业各行业的恢复也并不均衡。此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我国进出口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9月制造业PMI稳中有升

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均明显回升,其中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5%、55.9%和55.1%,分别比上月上升0.5、0.7和0.6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三大指数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

在制造业PMI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面较上月有所扩大。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总体来看,均略有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随着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的来临,企业采购意愿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生效,加之国际市场需求局部回暖,制造业进出口进一步改善,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

从行业来看,部分重点行业景气回升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为54.5%和53.0%,分别高于上月1.7和0.3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另外,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假日消费效应有所显现,消费品行业PMI升至52.1%,高于上月1.7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3.7%,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相关企业产品订货量增长加快。

此外,小型企业6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赵庆河表示,景气回升既有制造业传统生产旺季到来的利好,也得益于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政策。

经济持续恢复仍面临挑战

按季度来看,三季度制造业PMI均值为51.2%,较二季度均值上升0.4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文韬表示,三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形势在二季度基础上进一步稳中加快、稳中向好发展,不仅制造业PMI均值高于二季度,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PMI中环比上升的行业数量和高于50%的行业数量也持续增加。

文韬说,从供需指数走势来看,四季度市场供需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当前企业对后市预期也处于年内高点,为四季度全面加快增长奠定了基础。

文韬也指出,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加快,购进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运行在58%以上的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出厂价格指数,显示企业销售价格增速滞后于原材料成本增速,企业效益稳定恢复态势需要持续观察。

同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3,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虽然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但仍显示制造业景气状况进一步改善。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虽然本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环比略有下降,但是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最近一次录得53.0以上水平还需追溯至2011年1月。这意味着,新管肺炎疫情后制造业的修复不仅未出现边际减弱迹象,近两月还有所加速。

“制造业持续的高景气将减轻下一阶段的政策压力。但与此同时,就业形势怡然不容乐观,就业改善仍依赖于经济景气度更长期的恢复以及更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未来一段时间,海外疫情的反复以及美国大选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仍面临极大挑战。”王喆说。

赵庆河则指出,要看到,虽然制造业总体需求有所改善,但行业恢复并不均衡。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月纺织及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五成,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复苏动力仍显不足。此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我国进出口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