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品牌商
一些热销类型的产品,还会被品牌商要求捆绑一些非热销的产品采购。
免税只是一张牌照,如果没有货卖,那么免税商店就是一个空架子。
海南离岛免税一夜之间的火爆,一方面是源于离岛免税额度提高至10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源于免税品品类的丰富。海南离岛免税产品的品种,从原来的38种,增加到新政实施后的45种,增加了手机、酒类、平板电脑等。免税店里卖什么,由此可见何其重要,而这往往是由品牌商的数量和配合程度决定的。
“你能搞定多少品牌商给你供货,品牌商以什么样的价格给你供货,取决于你长期的运营能力,而不是一张牌照能解决的,商品定价、产品品类等,决定了最后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前述大型国有免税企业的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品牌供应商的支持力度、配合程度等,其实与商品的品类,有较为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也和品牌自身的经营策略有关。多位免税业务经营者都证实,目前经营较为顺利、比较成熟,且利润较为丰厚的免税品品类,实际上以“香化”为主。
所谓“香化”就是香水、化妆品品类。接近日上的人士告诉记者,日上机场免税店销量较好、回报较高的销售品类,也以“香化”为主。
记者从多个香化产品品牌供应商处了解到,日上的经营模式为统一进货,付款条件根据品牌不同有所差异,这是双方经过商务谈判最终敲定的。
“但是,日上进口货品之后,在机场免税店的售价也要遵循和品牌方的具体约定,这些都会在谈判中涉及,比如,价格不能低于多少等等,品牌商有自己的价格管理体系。”一位免税品经营者告诉记者。如果涉及到打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品牌方要求打折,会考虑到机场免税店的场租等成本,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免税店需要清仓、打折等,如果低于供货协议中商定的底线,就要和品牌方具体沟通。
此外,一些热销类型的产品,还会被品牌商要求捆绑一些非热销的产品采购。
进货之后,产品将会存放在中免和海关共管的仓库中,中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有仓库,其中,深圳前海的仓库,可以将四类商品——有税、保税、免税、跨境电商统一存放,分类监管,较为方便。
由于免税品涉及的品类繁多,和品牌供应商的对接与磨合,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即便大如中免,内部也会有不同渠道,品牌商给不同渠道的定价略有差异。其中,日上团队能够拿到的价格是最优惠的。
这源于日上最早是一家外资背景的企业,后被中免收购。日上长期与国外的品牌商对接,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价格政策优惠,配合度较高。中免内部尚且如此,新获得牌照的企业,如何与品牌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亦同样需要时间。
“在现有的口岸免税模式主要通过机场免税店实现的情况下,免税品和品牌商有税商品的主流渠道是分离的,在香化类商品中,免税渠道销售的商品,有些规格甚至成分和专柜产品不一样,因此和主流销售渠道的冲突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未来要开市内免税店,这就会和品牌商的主渠道产生交叉和冲突,会带来另一个局面。”前述大型国有免税企业的人士向记者分析。
这种情况,一旦突破香化类产品,进入到其他奢侈品领域,例如箱包、服装等领域,就会带来较大冲突。一位曾在某知名奢侈品牌服装店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品牌会非常在意不同渠道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对现有价格体系的干扰和冲击问题。之前,她所在的品牌,对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方式,就是控制供货,即将免税和非免税的供货渠道分而治之,给到免税渠道的货,量不大,新款更少。
“两个原因,一是机场免税店所购买的商品,有额度限制,所以都是以香水、化妆品为主,服装、箱包、手表等品类,本身量就不大,所以没有必要。二是确实出于价格体系管理的问题。不可能把很新的款,或者限量的款,放到免税渠道去卖。”在她看来,即便市内免税店放开之后,这种格局也不会改变。“很多奢侈品,可能还要重点防串货。”她说。
她和记者采访的多位常年从事免税品经营的人士都相信,市内免税店即便放开,其主要品类恐怕仍是以香化类商品为主,奢侈品服装、鞋靴等崛起于市内免税店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可能很难得到品牌商的支持。
海南再交锋
这是一场央企和地方国资之间在免税领域的交锋,而在这里,“代购”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上述局面,可能在海南是个例外。这一方面由于海南的离岛免税额度达到10万元,使得大件奢侈品的销售量具备可能,另一方面也由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离岛免税的政策,使得奢侈品的销售,在海南岛上,与主渠道不产生冲突。一位当地人士告诉记者,额度开始提高至10万元的那几天,位于三亚的免税店,“很多高档手表都售空了”。
于是,海南成为免税战事最潜在的战场。在这里,持牌免税商、地方政府、地方持牌免税商,甚至代购,利益交织,让海南成为了免税“无战事”的宁静中,蕴含暗地交锋的所在。
中免是海南免税支配性优势地位的拥有者。2008年,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