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制造业疫后复苏的态势,中金宏观团队于9月前往东部沿海开展草根调研,倾听一线声音,感受复苏脉搏。
复产分化。政府积极协助企业复工,企业普遍反映3月后已快速复工。
多数企业感觉需求复苏稳步推进,但幅度分化。新基建对电子、通信企业的订单带动作用明显。汽车零配件和炼化龙头也有较好的表现。纺服出口企业受海外市场拖累恢复较慢。特殊现场作业企业的复产之路同样困难,企业积极寻求业务转换。
进出口稳步回升,港口货运量自3月低点稳步回升。大宗商品是进口的重要拉动项,防疫物资是出口的重要拉动项。目前海运基本恢复正常,但内贸同比反弹大幅快于外贸。疫情加速出口转移和进口替代。海外疫情较严重导致部分产业链企业停工,订单转移至国内。部分行业的上游企业原本是欧美企业,今年疫情因素使其将配套企业转向国内。疫情并未加速产业链外迁。很多企业疫情前已在进行海外布局,疫情并没有加快这一进程。产业链和市场在国内的企业转移到海外的动力较小。
大小企业分化加剧。疫情或加速行业长尾企业出局,部分行业集中度上升。深耕中高阶产品的头部企业相对于侧重生产端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受访企业反映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有的企业反映仍然存在结构性招工难的问题。不过,我们所调研的多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部分服务业以及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可能没有这么乐观。
企业对政府支持的感受增强,融资环境改善较为明显。受访企业对社保降费的获得感最强。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融资获得感增强。受访银行反映转变信贷投放思路,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受访大中型企业融资普遍在LPR附近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