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由于它的无限法偿性,所有的消费场景里面就必须嵌入数字人民币的选项。”
央行数字人民币研发按下加速键。
从苏州公务员领取到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工资,到雄安新区19家餐饮公司试点,再到建行数字钱包,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及单位频频传出内测的消息。更有央行主管媒体《中国金融》杂志近期刊文表示,数字人民币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落地条件。
一时间,数字人民币再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与之同时,大众疑问依然未解:这么火的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央行版“支付宝”吗?和微信支付、支付宝能有什么区别?
“那你觉得,目前还有哪些痛点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没解决的?”有专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以此提示数字人民币可能的比较优势。
在相关参与方来看,理想中的数字人民币,能解决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无法破解的多个痛点,或者存在一定空间,构建起比较优势,比如基于其法偿性地位,实现交易场景“零壁垒”。
优势一:交易场景“零壁垒”
根据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最新刊文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
其中,法偿性即意味着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都不得拒收。
对于法偿性,央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在“得到”课程中还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我们看到现在私营的支付机构或平台,会设置各种支付壁垒,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宝,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称,“我们打开支付宝的APP看不到微信支付,在微信支付的页面看不到支付宝,京东的支付里面可以看到微信支付,但没有支付宝。但是,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由于它的无限法偿性,所有的消费场景里面就必须嵌入数字人民币的选项。”
消费者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支付方式,即使不使用数字人民币,也并不代表它没有意义。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给了大家选择的机会,使电子支付在所有应用场景中都可以使用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但这对于“支付宝”们来说,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市场壁垒目前无解。
虽然从使用体验角度看,穆长春也曾坦言,“对老百姓来讲,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验结果是建立在网络环境、支付环境都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之上。如果是在地铁、飞机、偏远地区等不具备网络支付的场景,数字人民币就能体现出优于“支付宝”们的特质。
郝毅表示,在大城市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们的使用基本没有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非在场景层面,而是在于技术,即双离线支付技术。换句话说,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同时也促进了交易场景的扩大化。
“微信支付、支付宝如果一定要做双离线支付,应该也可以实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同时也认为,由于涉及多方技术改造以及对设备的要求,成本太高,作为企业,投入产出比过低就没有动力,且现在它们用户数已十分庞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微信支付、支付宝进行离线支付测试后发现,必须有一方网络在线才能完成交易,目前不能实现数字人民币拟实现的双离线支付。
从支付业务逻辑分析,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向记者表示,因双离线存在一定的额度授信问题,所以支付运营商实际应用时还是会非常谨慎,否则可能因追缴不顺造成资金损失。至于NFC电子钱包为何不存在这个问题,是用户提前把账户里的钱取出来放进电子钱包,用来脱机支付。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数字人民币就不一样了,它替代的是现金,功能要和现金无限接近,需要考虑各种情况,比如偏远山区、灾害现场等,也就是说要让所有人和尽可能多的场景都能使用。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有实力和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字人民币可以说是对电子支付体系的补充。它以法偿性作为法律基础,以双离线支付技术为支撑,将极大丰富交易场景,减少电子支付的交易限制,这也正是目前“支付宝”们无法企及的优势。
优势二:降成本,更具普惠性
构想中的数字人民币,还有成本优势,且更具普惠性。
在郝毅看来,“网络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偏远山区,交易场景可能不那么丰富。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是建立在我们使用微信聊天或其他金融消费的基础之上的,偏远山区可能就没有这些。同时,偏远山区使用现金进行收支,是需要成本的,包括运输成本、安保成本、ATM机成本等,但数字人民币可以把这些成本都消除。”
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现金管理成本各家情况不一,但其所在银行是比较高的,金库时时都有人盯着,押运、保安、后台监控、加钞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