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股市市场化改革助力国内大循环和双循环大发展
时间:2020-09-2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有特定的宏观背景的: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疫情蔓延扩散,新冠肺炎疫苗的上市和大规模量产可能需要1~2年时间,意味着2022年之前外需可能都将持续承压,中国过剩的产能需要开拓新的需求市场。

从中美博弈来看,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特别是涉及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技术方面,打压越来越严苛,原有的通过直接模仿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受到挑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从中国经济本身的实力来看,2020年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是全球第一大零售消费市场,是全球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人口规模世界第一,具备发展强大国内市场的能力和实力。

从供需的角度来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至少包含两个维度的内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以及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从终端需求的角度来看,需要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形成供需的良性循环。

相对应,我们认为,资本市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是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为企业引入长钱,促进企业增加资本性开支,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是增厚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但考虑到目前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较弱,而且增加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需要建立在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所以,本文我们主要讨论推进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助力内循环和双循环。

中国直接融资占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已有的历史实践经验,一般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升级为资本密集型后,进一步升级为技术密集型。相对应地,金融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以便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一般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有利于发展重资产型产业,比如房地产和基建相关行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房地产+基建的模式对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用有限,要想提升企业所处产业链、价值链的位置,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的规则制定和定价的话语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是必然趋势。按存量法计算,中国直接融资占比约为34%,而美国直接融资占比高达78%,中国直接融资提升的空间非常大。

股权融资相较于间接融资,有以下优势:

一是可以化解新经济高风险的问题。银行天然偏好具有优质抵押品、投资回报较为确定、风险低的资产,对轻资产、发展前景不明朗的高新科技企业不是特别友好。但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市场可以化解高新科技企业高风险的问题,众多的科创企业只要有一家能成长起来,带来的投资回报足以抵消前期的试错成本。

二是融资成本低。股权融资属于所有者权益,不是债权,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杠杆结构,加上中国特殊的环境,小股东一般不太行使自身权益,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

三是资金风险较为分散。股票分为了许多小的份额,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的数量,风险较为分散。当某家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投资者一般不会因为个别资产质量的恶化而出现集体破产潮。

但对于银行而言,部分借款额度较大的客户如果出现违约事件,由于银行存在资金池和期限错配,可能会导致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甚至影响系统稳定性。所以,发展直接融资非常重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促进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三种方式

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促进内循环和双循环主要目标包括:

一是支持企业对行业内核心技术的研发,降低由于美国制裁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二是支持新经济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

基于此,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促进内循环和双循环的主要方式如下:

第一,降低准入门槛。

目前中国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白酒、银行、保险和石油,而美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以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为主。中国的互联网优质龙头企业,比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百度、拼多多等都是在境外上市。中国过去核准制上市的模式,导致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科技企业很难在本土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暴露出中国股票融资市场的弊端,同时也导致国内投资人无法分享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

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2018年开始,快速推进科创板+注册制增量改革,并于2019年6月15日落地。科创板重点关注三类企业:

一是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二是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

三是互联网、大数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