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地处长江下游,是徽扬古道的重要枢纽,更是徽商连接外界走向全国的跳板。
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从烽火鸠兹到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徽商文化、徽商精神深入这座城市的骨髓。细细品味,那是开放、创新、坚韧、合作、奋进……
于是,便有了长三角41个成员去年10月在芜湖共同发布的《长三角城市合作芜湖宣言》。41个成员城市一致认为,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新突破,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进程。
瞄准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目标,今天的芜湖正以“长江明珠,创新之城”为城市名片,在长三角乃至世界舞台赋予徽商精神新的内涵。
一批优秀公司顺势涌现:“最会赚钱的公司”海螺水泥、“国民坚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游戏头部企业”三七互娱、“公务招考第一品牌”中公教育……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的新赛道,也留下了芜湖企业家拼搏的身影。今年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和自主品牌机器人代表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登陆,成为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翻开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新篇章。
令芜湖人感到欣喜的是,国务院最新批准的安徽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涉及芜湖35平方公里。这座城市将迎来力度空前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芜湖将拥有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产业发展定位也更加精准: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
一批新项目、新合作也将快速落地。根据自贸试验区方案,国家将支持芜湖中德合作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国际园区合作新机制;支持芜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芜湖片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支持建设芜湖航空器维修中心,支持开展港口合作,打造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和合肥江淮联运中心。鼓励参与芜湖至上海“点到点”航线经营的各船运公司互换仓位。
芜湖要起飞!集聚多重国家战略,芜湖如何抓住发展主动权?近日,芜湖市副市长汤劲松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主管金融工作的他,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就芜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权威解读。
上海证券报: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芜湖重点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汤劲松:芜湖市坚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努力以特色展优势、以优势拓空间、以聚焦求突破,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芜湖坚持高站位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成立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考核监督等工作,制定出台《芜湖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行动计划方案》《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芜湖工作要点》等。
同时,芜湖还建立了“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大项目”的工作落实链条。制定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910”行动计划,围绕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文化旅游新热点、生态宜居新空间、内陆开放新高地“五个新定位”,加速推进100项“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开放合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等“九个一体化”任务,推动首批谋划的100个“综合交通、科创协同、机器人产业、通航产业、文化旅游、教育合作、医疗合作、健康养老、数字经济、园区合作”等十类示范项目尽快落实落地。
其中,产业方面,芜湖主动对接、加速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全面加快与沪苏浙开展项目对接合作,支持各县(市)区、各省级以上开发区选择1至2个主导产业高质量承接,推动与沪苏浙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
今年6月,在上海举办芜湖·上海产业协同项目对接会,现场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促进了芜湖与上海优秀企业强化交流、深化合作,推动沪芜之间产业发展更加协同,项目对接更加精准。
近期落地的合作项目很多。比如,8月25日,芜湖市举行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项目签约活动,集中签约重点招商项目49个,总投资408亿元。
9月16日,芜湖市政府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深化合作、促进激光产业发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芜湖还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建设。积极加入长三角智慧城市产业联盟、长三角大数据产业专业委员会,发起成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和通航产业联盟,筹划发起长三角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智慧农机等产业联盟。
其中,通航产业联盟促成华东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芜湖三元通用机场、合肥官亭通用机场等九城市通用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G60科创走廊“空中走廊”。
交通互联方面,芜湖市将通过提升铁路网络、完善公路网络、建设航空网络、优化航道网络,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其中,航空网络方面,芜湖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