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晋级“国字号”开放平台的综保区(含在建)有8个,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市。
9月16日,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正式通过验收。
这是继年内升级成功的广州黄埔综保区、深圳坪山综保区、深圳前海综保区后,今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增的第4个综保区、粤港澳大湾区第8个综保区。
所谓综保区,是当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集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在受访专家看来,综保区增多背后实际上是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平台再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与提升通关效能,进一步发挥出了综保区在稳外贸、促开放方面的平台作用。借升级综保区契机,粤港澳大湾区也有望在培育新业态、接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获得重大发展机遇。
晋级“国字号”开放平台
广州南沙综保区位于南沙区东南部,珠江入海口西侧,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优越。其前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于200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已发展了近12年。
对于升级综保区的益处,广州卓威脚轮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卓威”)亚太区财务总监年志鹏感受颇深。
该公司位于南沙综保区加工区内,主要从事脚轮及配件生产。由于区内企业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从国内供应商处采购的进项税发票无法抵扣增值税,这一度成为常年困扰区内企业的“通病”。
“我们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和产品内销,往往需要通过专门设立的贸易公司进行。为此,公司大部分内销业务都是放在了区外的另外一家工厂来生产,这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年志鹏直言。
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后,广州卓威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在南沙综保区内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试点资格。广州海关隶属南沙海关副关长邓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顺利成为试点企业,该公司等于具备了“双重身份”,既能享受对外保税政策,又能享受国内采购进项增值税全额抵扣、成品内销按保税货物入区状态征税等政策红利,极大的降低企业内销成本。
“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那么从国内采购原材料或者成品内销国内市场时,均可开具增值税发票,参与国内环节的增值税抵扣,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成本,享受对接国内市场的便利,预计我们每年可以节约200万元人民币税负成本,节约运营成本80万元人民币。”年志鹏说。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工作处处长黄祖活表示,不止南沙保税区,凡新设综保区均可“提前适用政策”,即自国务院批准设立综保区之日起,区内相关企业就可享受包括整车保税存储、境内外保税维修、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等优惠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内销便利、支持再制造业、促进研发创新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晋级“国字号”开放平台的综保区(含在建)有8个,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市。
助力新业态蓬勃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综保区实际在助力新业态蓬勃发展上也表现得极为关键。以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示为代表的创新业态蓬勃发展。
困扰跨境电商公司多年的退货难题在综保区迎刃而解,这让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仓储经理雷杰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介绍,此前从沙特、阿联酋退回来的货品,只能退到中国香港、中东等地海外仓重新理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海外仓的成本,另一方面因分散处置带来的物流滞后,也影响了客户的体验度。
南沙综保区创新推出的出口退货“合包”模式,解决了出口电商货物、保税物流货物分类监管的“弊端”。从海外退货的商品,可以在南沙综保区内重新上架,和新零售商品一同打包,同柜发货至新目的地。“单此一项,公司每年就可节约5000万元成本,跨境物流效率也大幅提升。”雷杰说。
受益于此,2019年南沙综保区实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BBC)进口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48.2%;2020年1-7月跨境电商进出口114.2亿元,同比增长54.7%。
综保区对于大湾区平行进口车业务也带来了发展动力。以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综保区为例,升级后其原来的保税仓储业务将由平行进口汽车拓展至中规车,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综合保税区平台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运用保税政策缓解资金压力,更合理地调配运营资金。
广州海昊报关服务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沈骏辉透露,其公司代理进口的汽车在境外入区环节可暂缓缴纳相应税款,在保税状态下开展国内销售,确定买家后在内销环节再缴纳税款,初步估计可节省约三分之一的周转资金。
通过叠加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汽车“平行进口+保税展示”新模式落地南沙。2019年,南沙汽车平行进口实现汽车保税展示1.1万台,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汽车平行进口口岸。
除南沙综保区外,日前通过验收的深圳前海综保区,也曾创新推出了“全球中心仓”“M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