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集油气全产业链拓展到“五大功能定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下称《方案》)近日发布。
“扩区后,油气产业链将从目前的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进一步向相关产业拓展和延伸,促进全产业链进一步扩大范围、增强实力。”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方案》,在已有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约12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包含宁波、杭州、金义三个片区。浙江自贸区着力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三个片区各有使命
扩区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由陆域和相关海洋锚地组成,涵盖三个片区,包括舟山离岛片区78.98平方公里(含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区块二3.02平方公里),舟山岛北部片区15.62平方公里(含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区块一2.83平方公里)和舟山岛南部片区25.35平方公里。
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实施范围119.5平方公里。《方案》给浙江自贸区扩展的三个片区进行了功能的划分,三个片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宁波片区46平方公里(含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5.69平方公里、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2.99平方公里、宁波保税区2.3平方公里)。宁波片区建设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杭州片区37.51平方公里(含杭州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金义片区35.99平方公里(含义乌综合保税区1.34平方公里、金义综合保税区1.26平方公里),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从《方案》中不难看出,新设立的宁波、杭州、金义三大自贸试验区,建设目标分别聚焦于航运、金融和电商、贸易等方面。而这些产业、行业的发展,对于油气资源的全球配置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换而言之,扩区后,油气产业链将从目前的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进一步向上述相关产业拓展和延伸,从而促进油气全产业链进一步扩大范围、增强实力。”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油气全产业链“增强实力”
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3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出台了26条政策,其中包括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打造液化天然气接收中心和天然气交易平台,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等。
浙江自贸区建设三年多以来,积极探索开展先试先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已成为全国油气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形成了27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强调,拓展到“五大功能定位”之后,油气全产业链这项工作还会继续得到强化,在原来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强实力,不会受到削弱。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仍然是“五大功能定位”中的重要一环。
扩区之后,油气全产业链的建设是从舟山一个地方拓展到舟山、宁波两个片区。
朱从玖表示,这将有助于更好发挥宁波舟山港,到目前为止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港口优势,以及宁波、舟山强大的油品炼化和能源储备优势,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广阔市场。
“扩区后,浙江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从原先的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向五大功能拓展。有鉴于此,未来油气资源市场必须对标最新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与新型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物流、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业务深度融合,打通油气资源的贸易、储运、加工、流通等各个重要环节。”刘佳奇认为。
有助缓解石油加工行业产能过剩
那么,浙江自贸区扩容后,对油气产业链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管学院教授高新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我国对油气产业指向很明确,要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目前,天然气方面的主要制约是仓储设施,舟山一带的地貌环境形成了天然气仓储设施建造的天然的好位置。自贸区具备了天然气管道,如果能够再和全国管网组建起来,既缓解了整个产业链的产能过剩,又拉动了市场贸易,‘两条腿走路’对整个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将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浙江自由贸易区在缓解石油上游产能过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