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硬科技+" 陕西国企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时间:2020-09-2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于9月15日至17日举办,陕西一批国有骨干企业展现了“硬科技+”的风采。凭借硬科技与国企改革、传统业务、企业转型、产业链的融合,陕西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力提升,为全国国企的“强身健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标本。

大力“去机关化”

千方百计重用科技人才

硬科技是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输配电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的硬科技领军国企——中国西电集团,近年来在加快技术革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去机关化”改革,凝聚人心,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发企业活力,使企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迅速实现满产运转。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一个特高压生产车间,看到近百名工人正在紧张而忙碌地操作着大型设备。中国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告诉记者:“今年虽有疫情,但干部职工的活力和拼劲并未受影响。这归功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人事制度改革。”

作为老牌国有大型企业,中国西电集团也曾有国企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机关化”现象。为激发企业活力,中国西电集团近年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市场规则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化进程。

“企业转型,首先是人才转型。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去机关化’改革,优化人员结构,将总部的150多人减少至100人,中层干部编制压缩20%,一般管理人员精简比例超过30%。”白忠泉说。

干部岗位精简,谁走谁留,一切凭个人能力决定。中国西电集团实施了集团总部全员竞聘,推动子企业管理岗位公开竞聘,减下来的干部全部充实到生产经营一线。2018年以来,中国西电集团党委管理干部人数减少近20%,优秀年轻干部占比不断提升。

在做好管理人员“减法”的同时,中国西电集团积极做好技术人员的“加法”。“我们行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技术在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等都需要大批技术人才。”白忠泉说:“为此我们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录用力度,对于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我们是来一个用一个。”

同时,中国西电集团通过科技人员分红等改革举措,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项目分红不仅全面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还实现了市场和技术的密切结合,企业工作高效协同,效果明显。”西电海上风电接入系统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孙小平介绍说。

中国西电集团“去机关化”改革凝聚了优秀人才,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硬科技的发展,重点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较大突破。今年疫情期间,中国西电集团自主研制了国内首台500千伏直流并列开关,运用于云贵互联通道工程中的新式电抗器在国内首次应用;燃机用发电机断路器、发电机用大电流互感器等重点产品研发如期推进。

在硬科技的支撑下,为构建起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西电集团深耕中国本土这个世界最大的输变电装备市场,与国内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在陕西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西电集团中标率达86%。同时,中国西电集团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国外订单现在已经占到企业总订单数的25%,我们在东南亚、非洲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白忠泉说。

革命“传统采煤”

无人作业“技术在手”

在陕西最大的煤炭国有企业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明亮宽敞的指挥控制中心,穿着白色衬衫的“矿工”刘锦,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里采煤机高速运转开采的画面。

这是一个实时传送的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位于指挥控制中心底下偌大的煤层工作面上,只有一位井下巡视人员,没有一名开采工。

“原本煤炭开采工作面,采煤一线每班9名工人,现在1人井下巡视,2人地面远程操作就可以采煤。”刘锦告诉记者,目前开采煤炭不仅矿工比以前少很多,而且无须工人在工作面上开采。

这套由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主导开发的“远程干预+地面操控+井下巡视”的煤炭开采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它通过采煤机自动化技术、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远程集中控制技术、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技术等集成,实现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安全可靠性高、工程质量高、企业效益高。

从2008年开始探索至今,这套技术在黄陵矿业公司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煤矿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煤炭行业跨入了智能化“无人开采”时代。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始建于1989年,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2014年4月,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率先实现了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2016年5月,我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在黄陵矿业成立,已获授权专利97项。

作为黄陵矿业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人员,技术中心业务主管张玉良说起当年的技术攻关感慨万分:“我们是‘边实施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最终攻克了防片帮技术、顶板破碎围岩智能控制技术、底板软弱围岩智能控制技术等,创新开发了大采高智能综采装备及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为智能化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