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举办的“金融街与金融业扩大开放”外资专场交流活动上,北京市西城区区长孙硕表示,金融街不仅是北京的金融街、中国的金融街,也是世界的金融街,要让所有在金融街上站住脚、有机构的单位,都能享受到开放的金融开放政策。
孙硕向全球各类金融和专业机构表态和邀请称,我们将以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好的合作平台、最好的政策体系、最好的服务机制,支持全球各类金融和专业机构落地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金融街打造成为全球开放新高地和世界金融新坐标。
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交汇之地
孙硕表示,回顾金融街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始终是金融街发展的最强音和动力源。
1992年,金融街拉开建设序幕。2000年,由美国SOM公司设计的金融街中心广场落成。2003年,美国纽约银行入驻金融街,摩根大通银行、瑞士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等知名跨国金融公司相继入驻。
经过20多年发展,金融街战略型、总部型、创新型和衍生型金融机构不断聚集,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集聚力、贡献力、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在金融街地区设立总部的上榜企业有19家,在金融街设立机构的国际上榜企业有18家。英蓝大厦也跻身世界进驻顶尖金融机构最多的大厦之列。瑞银证券成为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高盛集团控股高盛高华证券,华泰保险集团成为全国首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机构SWIFT在金融街设立全资子公司,VISA、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也纷纷设立子公司,大和证券已获批准筹建。这些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在金融街的战略布局,标志着北京金融街已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交汇之地和重要节点。
孙硕说,从去年开始,重点围绕打造一流环境、优化商业配套、改善交通出行、保障街区安全,启动了金融街街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政策支持、创新特色服务,为驻区外资机构及有意向在金融街发展的外资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专业服务,“一企一策”制定专项政策服务包。今年上半年,在前期推出“1+5+N”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体系基础上,围绕打造高品质楼宇,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集中出台了多项政策。
金融新政策支持金融产业发展
据孙硕介绍,金融街和金融业扩大开放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出台“金开十条”,积极构建支持金融开放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为更好促进金融业扩大开放,出台了关于在金融街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也就是“金开十条”),与前期发布的关于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被称为“金服十条”),以及关于支持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西城区域)建设若干措施(简称为“金科十条”),共同构筑金融街服务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系列制度安排。
一是,全面承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财富管理等各类型外资机构在金融街发起设立或参与设立金融机构、投资入股驻区金融机构,鼓励驻区外资、外向型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国家金融扩大开放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金融扩大开放相关措施在金融街率先落地做好服务保障。争取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政策先行先试,推进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开办结售汇等业务申请。促进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双向融合,支持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在金融街设立机构。支持驻区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与境外互联互通、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投资渠道。支持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商资格。支持境外投资者或者评级机构进入金融基础设施市场,申请银行卡清算牌照。
二是,服务金融机构落地发展。在支持持牌金融机构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金融控股集团、大型企业资本控股公司、公司制基金公司、国际金融组织、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银行卡清算机构、重点要素市场等机构,以及经审核备案的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发展。在金融机构全过程培育支持方面,对在西城区新设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实收资本规模,一次性最高补助5000万元,已设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增资规模一次性最高补助2000万元。新迁入京且在西城区注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并购重组西城区外金融机构,参照一次性补助给予相应补助;在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参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将根据其实际投资规模分阶段最高给予1500万元资金支持;在降低新设、新迁入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方面,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新购置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给予资金补贴。购买办公用房的,每平方米补贴1500元;租用办公用房的,前三年每年按当年租金的50%给予补贴。
三是,支持金融科技类企业设立。对入驻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示范区的金融科技类企业设立实缴注册金补助、连续三年的房租补贴、上市资金支持,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同时设立北京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对开展底层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大项目,建立研发机构,主导及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级技术